北市2萬2千劑AZ疫苗掀接種潮 民眾:打完頭很暈還腹瀉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不斷擴大,死亡人數居高不下,社會人心惶惶,民眾的生命與生計均面臨嚴峻考驗,執政黨遭到民意強烈質疑,排山倒海的壓力讓蔡政府快招架不住。直到這兩天,民進黨政府終於「動起來」了,因為41萬劑AZ疫苗開始全台鋪貨、15萬劑莫德納疫苗28日下午抵台,於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鬆口透露BNT疫苗採購破局的內幕,蔡英文總統和行政院長蘇貞昌也不再神隱,開始在網路發文、企圖振奮民心,親綠媒體與綠營人士形容,「面對國民黨與台北市長柯文哲趁勢掀起的『疫苗之亂』,一路挨打的蔡政府,終於等到出牌回擊的時機了。」

蔡政府偏執造成疫苗之亂

反對黨是否「掀亂」,或許見仁見智,但執政黨防疫政策明顯錯亂,而且充滿政治算計,一方面將採購、分配疫苗大權緊緊抓在手裡不放,另一方面刻意汙名化大陸援助的善意,打壓否定其他可能管道獲取的疫苗效力,導致現在疫苗來得太慢、太少的慘狀。

現在民進黨政府自己看似動起來了,但台灣人民是不是也能跟著活過來呢?此動是不是真正抓準了民意的需要而動?還是只是為了對在野黨的反擊而動?憑著杯水車薪的疫苗數量和對未來畫大餅的「預計」期待,是否就能安撫衝天的民怨與悲鳴?資訊流通並不閉鎖的台灣民意自有判斷,不會讓蔡政府自拉自唱、一手遮天。

「疫苗之亂」從何而來、因果為何?走過這1年多台灣防疫成績由盛而衰歷程的台灣人,最是感同身受,盡在不言中,更沒有想到以高度守法自律的配合度與榮譽心,換來的竟是如今遍地成災、豬羊變色、民心慌亂、國際咋舌的慘況!

歷經1年半的疫情肆虐,全球漸漸形成共識,克服疫情分成3個階段,台灣在首階段的境外阻絕病毒與境內口罩防疫上,因對大陸採取了迅猛的邊境封鎖政策,成立口罩國家隊也能迅速取得令世界稱道的成績,但對歐美國家的雙重標準,卻造成如今災難性的破口。第2階段是檢疫的落實,陳時中一再否定快篩、普篩的必要性,因而失去第一時間掌握病毒流竄的研判資訊;最重要的階段則是疫苗的研發、採購與施打,才能正本清源。但台灣一直陶醉在首階段的美好感覺中,超前部署淪落成現在的落後追趕!說白了,這不怪政府的領導無方與洗腦偏執,難道要怪聽話服從的人民嗎?

再看現在疫情的擴散,每天逾500例的本土確診與校正回歸,疫苗劑量不足,又遲遲看不到下一批在哪裡,更傳出醫療量能吃緊,嚴重排擠其他病患的收治,連台大醫院、北市聯醫也無法負擔,公開發文求告政府,得到的只是「聽到了」的回覆。當醫院走道躺滿沒有床位的病患,台灣居然像印度一樣,人民要為得病的家人四處張羅氧氣瓶;越來越多的確診者沒辦法住進醫院,要這個政府有何用呢?

打疫苗成民眾卑微的要求

由於疫苗採購嚴重落後,各地縣市政府試圖自救,金門、南投、彰化等縣強烈主張「開放地方政府採購疫苗」,獲得民眾熱烈迴響;醫師出身的柯文哲更警告,蔡政府務必思考國際疫苗現貨,若等到8月才打國產疫苗,等於把國運賭在一個不可知的期望上面,「將會死傷慘重」。試問,這些民怨是國民黨製造的嗎?台北市長柯文哲、新北市長侯友宜等民選市長因防疫獲得高民調支持,是騙的、假的嗎?

唱衰政府不會有真正的贏家,但台灣人民還真是健忘,多少綠媒過去1年來報導疫苗「OK」的新聞歷歷可數,這些上網一查便有,結果卻是全部跳票。對民眾來說,什麼時候確切能施打到安全的疫苗,才是唯一卑微的要求。以目前已到貨疫苗前後加總約88萬劑,即使都接種完畢,覆蓋率也僅4%,姑且不論指揮中心宣稱到今年8月底可達1000萬劑,這預示著許多民眾還需以傳統戴口罩方式忍受兩個多月,國產疫苗也被專家學者認為屆時不可能順利銜接。根據國外相關研究推估,台灣恐需長達7年之久才能完成群體免疫,這個責任與壓力難道台灣承受得起嗎?

88萬劑疫苗遠遠不夠,讓民眾深感恐慌,政府卻想用民粹甩鍋大陸來化解民怨,這是對民意的蔑視!把疫苗短缺、人命流失的慘痛事實視為政治攻防算計,將是台灣最沉痛的悲哀!

#疫苗 #民眾 #蔡政府 #台灣 #萬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