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長吳釗燮20日透過線上記者會宣布,在與立陶宛政府緊密協商後,台灣將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Lithuania)。吳釗燮說,以台灣為名能讓歐洲的朋友清楚明白這代表台灣2350萬人。這是我國在中國大陸邦交國設立的第一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意義重大。
蔡英文總統也在臉書表示,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成立,是重要外交突破。兩國的友好關係將更上一層樓。
立陶宛是歐洲波羅的海三小國最南邊的一國,北接拉脫維亞。立陶宛原本在台灣默默無聞,近來因為立陶宛政府在上個月,宣布捐贈2萬劑AZ疫苗給台灣,經濟與創新部長阿爾莫內特又表示立陶宛預計在今年10月或11月在台灣設立辦事處。一時之間,成為國人關注的焦點。
事實上,立陶宛是台灣第79大貿易夥伴。2020年,台灣出口至立陶宛的金額為1億896萬美元,較2019年減少9.6%。自立陶宛進口的金額為3211萬5272美元,較2019年減少21.9%。迄今尚無台商前往立陶宛投資或經營。
2021年開始,立陶宛採取「疏中親台」的外交政策,不但退出與中共的「17+1合作」,還宣稱將在台灣開設經濟代表處,目的顯然在試圖加強與台灣的經貿關係,尤其是期待台商前往投資設廠,帶動當地相關產業發展。
我國曾於去年捐贈立陶宛10萬片口罩。如今立陶宛回贈疫苗,更同意我國代表處以「台灣」為名,也是刻意向台灣示好,希望從此能為立陶宛經濟發展帶來燦爛的前景。
對台灣而言,此項發展宛如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但是台灣能否順順當當地接受這份禮物,還要看後續發展。
第一,外交工作一向是「只能做、不能說」。尤其是敏感性事務。必須等到塵埃落定,成為無法逆轉的既成事實,才適合對外公布。本年2月5日,我政府宣布已與蓋亞那達成協議設立「台灣辦公室」,不到24小時,蓋亞那外交部卻公然宣布終止與我簽署的設處協議。希望此次立陶宛設處不要再重蹈覆轍。
第二,立陶宛經濟與創新部長阿爾莫內特曾公開表示,兩年前曾以立陶宛議會成員的身分造訪歐盟在台灣的貿易辦事處,當時也注意到波蘭在台灣設有辦事處。因此想到為什麼立陶宛還沒有在台灣成立辦事處,因為雙方的企業都有興趣建立更多的夥伴關係和聯繫。
由此觀之,立陶宛對於提升立台雙邊經貿關係期待甚高。立陶宛在台灣設立辦事處後,能否促成台商前往立陶宛經商?而「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成立後,能否為立陶宛帶來大量外資以及工作機會,都是極為現實且嚴峻的考驗。
台灣市場有限,外貿以中國大陸為主體,依存度已超過40%。另一方面,立陶宛人口僅280萬,同時我在其鄰國拉脫維亞早已設立代表處,新設的駐立陶宛代表處能發揮多大效能,還有待觀察。
誠如立陶宛阿爾莫內特部長所說,立陶宛歡迎台灣設立代表處的決定,為雙方合作關係標記了新篇章,也為彼此帶來新契機。接下來就要看雙方如何呵護這嬌弱的新契機,使其能夠力抗外力的干擾,成長茁壯。(作者為退休大使)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