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積極參與國際經貿交流合作是人民的期待與決定,也是政府的承諾。蔡英文總統在元旦文告中宣示「四大公投的結果,顯示了台灣人走向世界的決心。新的一年,我們仍然會就國際經貿多元布局,走出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做出更多努力。」然而,台灣加入CPTPP之路無法迴避中國對國際社群的政經影響,這是政府及國人該有的認識。
台灣自2000年加入WTO後,舉凡降低關稅與非關稅障礙、開放市場與法規調適等接軌國際的措施已有顯著成果,相信台灣絕對有實力符合CPTPP的高標準貿易條件。然而我們也清楚,中國從未停止藉其國際政治影響力和市場吸引力、影響國際社群看待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態度。
因此台灣加入CPTPP之路,除了要符合組織規範以及與各會員體協商貿易條件外;更要在CPTPP執行委員會「共識決議啟動入會程序」,以及入會工作小組「共識決議台灣通過入會談判」等環節,化解各會員體因兩岸關係所衍生出的政治顧慮。
首先,美國是台灣的重要盟友,但不能凡事靠美國。當今國際組織生態已非2000年兩岸「同時先後(simultaneously)」加入WTO時的環境。那個時期,是美國積極主導全球化開放市場;而當前的美國自川普政府淡出國際組織,到拜登政府關注國內疫後復甦等政策觀之,美國重返國際組織的積極程度並不明朗。
從拜登總統於2021年10月在東亞峰會所提出的「印太經濟架構」主張以及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的闡述可知:一、重返CPTPP不是美國的優先選項。二、印太經濟架構是以美國核心並與其盟邦發展供應鏈安全合作的經貿協定。
由此可預期,台灣公投雖一定程度解決美豬議題在台美經貿合作上的障礙,但這不等於台灣可以藉著美國之力加入CPTPP。未來美台在區域經貿領域的合作重心,首先應勸進美國發揮其影響力,鼓勵 CPTPP會員中的美國盟邦支持台灣;再者則是布局台灣在印太經濟架構中的角色。
第二,台灣必須積極與相對友善的會員國協商合作。以日本為例、日本福島食品關卡需盡早克服。2021年底日本駐台代表泉裕泰雖表示福島食品與加CPTPP「沒有連結,兩者分開討論」。但我們要認識到,開放福島食品本來就會是台日雙邊談判或CPTPP入會談判中的必考題。
福島食品進口與否,不是為特定國家產品開特例,而是台灣要向國際社會展現態度,願意在符合國際標準的前提下,開放符合規範的境外產品進入市場。如此,既可兼顧政府維護國人食品安全,也可化解台日貿易間的障礙,後續方有可能促進日本支持台灣加入CPTPP。
第三,輪值主席國的態度對申請國而言至關重要。觀諸CPTPP輪值主席和兩個副主席組成,2022年輪值主席為新加坡,第一副主席為日本、第二副主席為紐西蘭,2023年為紐西蘭、新加坡、加拿大,2024年則是加拿大、紐西蘭、澳洲。
考量目前有投票權的CPTPP會員中祕魯對台灣的態度最不友善。而與中國關係較好的馬來西亞、智利也可能在今年完成加入CPTPP所需的國內程序,取得投票權。值此情勢,台灣更必須與友好的CPTPP輪值主席國建立良好的互信與合作關係以推進入會工作。
新加坡與台灣曾在兩岸簽訂ECFA後的時空條件下,於2014年締結《台星經濟夥伴協定》,但星國在國際政治上向來有擺盪於大國之間的自處之道,也深知台灣入會的「政治複雜性」,故不太可能獨力承擔壓力,但也不至於明確反對。至於日、澳、紐、加則分別和中國有不同程度的政治矛盾,台灣與此四國又堪稱為美國隊隊友,享有一定程度的共同利益,更應積極爭取支持。
綜合而言,政府務必全力掌握2022至2024年間的有利情勢,但若在2024下屆總統大選時,台灣仍未能取得執委會決議啟動入會程序,則民進黨政府必會面臨社會質疑及壓力;也將對選舉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期待在下屆總統大選前,政府致力匯集民間力量與盟邦支持,為台灣加入CPTPP之路爭取到更大程度的進展。
(作者為前海基會董事長、台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