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著第一位女性駐美代表的光環,蕭美琴在華府的表現深受肯定,在台北政壇亦炙手可熱,進入選舉熱季,政界人士迫不及待設想她的未來,希望借助她的光環,為民進黨拓展更大的政治版圖,但務實盤點過去2年美台關係,並不如蕭美琴個人般耀眼。嚴格來說,如將指標鎖定在國家利益與安全層次,美台關係仍有許多挑戰等待蕭美琴去克服。
掀起2024賴蕭配聲浪
駐美代表是台灣首席駐外使節,必須擁有服人的經歷與成就,更要得到層峰的完全信賴與授權,除非碰到政黨輪替,否則卸任後都會更上層樓。於2020年7月就任的蕭美琴雖非職業外交官出身,但4任立法委員、民進黨國際部主任、蔡英文的長期親信,豐富了她的國際事務歷練,蕭美琴一直是民進黨外交決策的核心人物,受命出任駐美代表各界都寄予厚望。
更重要的是,適逢美台關係空前友好,在美國各界普遍「反中友台」的政治氛圍下,川普及拜登兩位總統都以支持、同情台灣來抗衡中共,「堅若磐石」已成雙方共同語言,整個「戰略環境」使蕭美琴在華府更是如魚得水。
2021年1月拜登總統就職,蕭美琴成為1979年台美斷交以來首位正式獲邀出席總統就職典禮的駐美代表;去年12月與政務委員唐鳳出席由拜登親自主持的「民主峰會」,並與拜登等各國領袖同框;爭取美國援助400萬劑新冠肺炎疫苗,幫助台灣度過疫情大流行危機等,蕭美琴確實達成了重大外交任務。
蕭美琴在美國建立了充沛人脈及溝通管道,曾與主管經濟成長、能源與環境事務的國務次卿費南德茲及亞太助卿康達等官員會面,進行廣泛對話,美方事後主動在推特公開;國會外交一向是美台關係最重要的一環,蕭美琴與眾院議長裴洛西等參眾議員都建立了深厚情誼,國會山莊各項友台法案已難以估算。蕭美琴形容自己比30多年前「保守很多,也謹慎很多」,保守、謹慎、沉穩正是外交工作不可或缺的特質。
賴清德副總統首度以特使身分出席宏都拉斯總統卡蕬楚就職大典,去回過境美國西岸,蕭美琴受命全程參與協助,賴清德與美國副總統賀錦麗在就職大典中寒暄互動,雖引發不同解讀,但整個過程圓滿順利,賴清德與蕭美琴合作無間,立即在台灣掀起2024年總統大選「賴蕭配」的聲浪,也有好事之人臆測,以蕭美琴的聲勢,投入年底的縣市長選舉勢必銳不可當。
蕭美琴私下曾表示不想參選,最近也告訴國民黨籍立委陳以信,要她回國參選,她「抵死不從」。無論未來如何發展,蕭美琴已成為民進黨的重要活棋,有無限的想像空間,成為第一位女性外交部長,或副總統都有可能性。
印太經濟架構極重要
但我們必須面對現實,蕭美琴個人的成就及榮耀並不代表台美關係不需要對的人在崗位上認真做對的事,其中有3個關鍵詞:對的人、認真,做對的事,必需三者兼備,何其難得。即使拜登政府力挺台灣,但還需要台灣接得到球,最好還要能做球給美國,深化美台實質關係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在國會立法通過,國務院修正《對台交往準則》後,美台高階官員互訪仍未制度化;亦未正面回應將「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一事;雖承諾提供台灣足夠的自我防衛能力,但堅持「戰略模糊」;即使我方已開放美國萊豬進口,美方仍不考慮談判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在諸多天花板的障礙下,深化美台實質關係,口號成分似乎更多。
白宮最新公布的《印太戰略報告》對台灣著墨甚多,重申對台灣的安全承諾,並將與區域內、外的夥伴共同維護台海和平穩定,但在關鍵問題上的立場並未鬆動,小心翼翼避免踏上一中紅線。因此,若認為台美關係已臻完善,台灣可以安度靜好歲月,恐怕太過樂觀。
美國確定不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也不會談判新的FTA,將推動成立「印太經濟架構」(IPEF),已列入未來12到24個月行動計畫中。外交部及蕭美琴都強烈希望台灣包含在內,但美國初期鎖定日本、澳洲、紐西蘭、印度、南韓等8個國家,並不包含台灣,台灣加入區域經濟整合困難重重,加入IPEF是台灣產業發展命脈所繫,不容閃失,蕭美琴的主戰場應在美國,而不是台灣。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