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就政治實力、與現任元首的微妙關係,乃至人盡皆知的未來動向而言,賴清德都堪稱是歷來最受矚目的副總統;最近他更完成了1年之內的第3度出訪,在正沉浸於選戰熱潮中的台灣,罕見地能從國際挺進國內,成為媒體報導與網路熱議的焦點。顯然,之前一直盡量保持低調的賴清德,在蔡英文總統如今任期只剩1年多、年底地方大選民進黨又極可能大敗之下,他的總統之路將會走得更明確,挑戰與變數也會一一浮現。

隱形戰爭 避免喧賓奪主

在甫結束的帛琉之行中,賴清德言必稱「中華民國台灣」,被問到過去自稱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的政治路線是否做了微調?他的回答是沒有路線微調的問題。他並強調,蔡英文總統的「四個堅持」,解決了國內認同上分歧的問題,得到國際肯定,「我們要在這個路徑上繼續努力」。

有別於過去綠營政治領袖的遮掩包裝,賴清德是第一位明確表態自己是「台獨」的人,而且是擔任行政院長、在國會殿堂上的公開表態,衝擊與影響自然不能等閒視之,此後更成為他無法迴避的烙印。有人認為,蔡英文近年來著重於重新定義「中華民國」,而賴清德則是重新定義「台獨」;表面上看似言之成理,但深究其實,「中華民國台灣」是不是「台獨」,其實是「橫看成嶺側成峰」,台灣的民意與兩岸的現實必然會做出理性的裁決。

賴清德真實的想法與現在的說法,其間有何保留或不同、甚至是改變?以賴現在的身分,他當然是言必「尊蔡」,服膺蔡英文「四個堅持」的路線,但具體的施政措施有何調整?至少在他能獲得民進黨提名競選下任總統前,恐怕未必能聽到他對兩岸關係進一步的主張與論述。

這次九合一大選,民進黨選情低迷被看衰,賴清德的角色更顯微妙尷尬,輔選用力不足或過當都會被大作文章。儘管不少選區的綠營候選人爭相與賴合照以吸引選民,但日前他為陳時中站台,不僅在台上拉手時陳時中擺出一張「厭世臉」,賴清德一席「台北市是疫情的開始」的說法,到底是失言還是講了真話,更被認為是喧賓奪主幫倒忙,反而讓英系力挺的陳時中急著善後。

務實台獨 保留迴旋空間

正因如此,賴清德現在必須拿出符合蔡英文期待的表現,卻又不能太過於表現,以免影響他2024總統大選的布局,所以只能專跑穩贏或穩輸的地方,不要去碰一級戰區,免得到時候要跟蔡英文、蘇貞昌一起承擔敗選責任。但面對蔡英文完全執政後民進黨快速的腐化,不僅民意深刻有感,賴清德不可能無視,在年底九合一選舉後進入自己的「主場」必然會有所切割重整。

面對反賴的英系、反新系的正國會、適時操作關鍵少數的蘇貞昌,還有蔡英文全力培植的鄭文燦、列為活棋備胎的陳建仁,延續至今未解的蔡賴之爭,2022選後必然還有可觀的延長賽。

賴清德擔任閣揆時自稱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被大陸視為「扯下蔡政府維持兩岸現狀的偽裝」,更為原已脆弱的兩岸互信蒙上重重陰影,但北京並未將賴列入「台獨頑固分子」黑名單,相對也為雙方保留了一點善意互動的迴旋空間。而賴清德說法真正的關鍵在「務實」,如果要避免衝突與戰爭,賴清德維持兩岸關係、贏得人民認同的務實做法又是什麼?

賴清德看得很清楚,邁向2024總統之路必須過三大關,一是排除化解蔡英文的阻力,先贏得黨的提名再說;二是獲得美國的支持,以及大陸基本的理解;三是多數台灣民意的認同。而這三者,「務實」都是重中之重的根本。

年底九合一地方選舉,賴清德雖然不是主角,卻是在打一場盡在不言中的隱形戰爭,他此時的沉潛與布局,既是動見觀瞻,也會動輒得咎;更意味著未來面對各種新的變化,當他確認能在民進黨內當家作主時,才會真正提出屬於自己的理念與路線。年底選後民進黨內權力結構必然有巨大調整,「後蔡」政局賴清德的角色更受矚目,緊接而來的總統大選,從兩岸到國際再到台灣,將是一場和平或戰爭的抉擇,這才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的終極挑戰。

#賴清德 #務實 #蔡英文 #台獨 #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