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沙鹿區第1處身障者小作所「開路小作所」5日開幕揭牌,讓偏遠地區身障者和家庭可獲得照顧及服務。社會局長彭懷真表示,市府今年持續增設小作所,預計在西屯區、北區及梧棲區布點,未來達到25處,方便身障者就近選擇。
社會局委託瑪利亞基金會,在沙鹿地區首創身心障礙者社區日間作業設施服務,以「開路先鋒」為使命,為海線地區身障社區式服務再添生力軍。
彭懷真指出,海線地區現有清水和梧棲小作所,為平衡城鄉差距,社會局整合地方和中央資源,再增加沙鹿小作所,讓偏遠地區身障者和家庭,獲得一樣好的照顧及服務。
小作所學員19歲的小妤,就讀台中特殊教育學校時曾參加校外打掃,常主動至鄰近公園整理環境,具備基礎清潔認知與技能,到小作所後,學習工作與獨立生活技能,從不太會擰抹布到能獨立擦拭桌子、用掃把清掃水溝、操作電鍋煮飯,明顯進步與成長許多。
此外,小妤在小作所學習管理健康,透過專業人員設計運動護照,控制飲食與運動,3個月內成功減去7公斤,邁向更健康的生活。
社會局表示,身心障礙者無法進入庇護性就業服務場所,可在小作所培養自立生活、自我表達、人際互動能力,訓練生活自理能力,為未來職涯發展做準備。台中市今年持續增設小作所,預計在西屯區、北區及梧棲區布點,未來達到25處,方便身障者就近選擇。
基金會在開幕現場請民眾試吃自製鳳梨果乾、鳳梨果醬、鳳梨酥等產品,呼籲大家支持身心障礙者產品,就是支持果農。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