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研究公司Dealogic的訊息,在過去的26年中,即使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時期,當時,有592家公司在當年年初籌集了100萬美元或更多的資金。但今年大量的上市將使本年度的IPO收益提高至創紀錄的2300億美元,遠超過了2000年創下的800億美元的紀錄。
成長主要源於大量空殼公司的上市,這些空殼公司通常被稱為特殊功能收購公司或SPACs,它們在2021年的IPO中佔了募集資金總額的近一半。SPAC是已上市的空殼公司,它們募集資金收購一家私人公司,目的是讓其上市,從而讓這些目標公司避開傳統的IPO。
Investec公司經紀業務聯席主管卡爾頓·尼爾森(Carlton Nelson)表示:「這些數字令人鼓舞,因為它們證明了人們重新樹立了公開市場是發展企業的絕佳途徑的信心。」 「它表明,與以往相比,它們更不必涉足非公共資本,它能更簡單,更環保。」
但一個關鍵的問題是,高盛(Goldman Sachs)分析師觀察到,SPAC現象會帶來很多影響,該現像在去年獲得就被關注,但在最近幾週內已「顯著放緩」。
這也反映了監管收緊的趨勢,本月稍早,美國證監會(SEC)官員警告稱,SPAC存在「一些重大但尚未發現的」問題,承諾對利用這些工具上市公司的收入和利潤預估進行更嚴格審查。
然而,Investec公司的尼爾森表示,在冠狀病毒大流行之後,全球範圍內的金融重新開放,會有更多公司謀求上市融資。他補充說:「首次公開募股籌備期很長,實際上,這對這些急需資金的公司來說,有點緩不濟急。」
文章來源:Digitpatrox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