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日前核准資本預算28.87億美元、約折合新台幣793.925億元,將在南京12吋晶圓廠擴產28奈米成熟製程產能,預估將擴增月產能達4萬片,卻引來稱是大陸通訊專家的項立剛強烈反對,指稱此舉將打垮大陸晶片業,尤其可能排擠擁有28奈米製程技術的中芯國際,引發熱議。

項立剛早些時間撰文提及,並列出幾大重點,認為台積電配合美國政府,不協助大陸取得14奈米以下製程晶片,並利用大陸的人力、水電供應穩定,讓台積電的生產成本低於大陸晶片業的產品報價,擴大生產的28奈米製程,也可能導致大陸本土供應鏈無法與之競爭,並要求當地政府禁止台積電投資,以及中央政府該調查台積電壟斷市場行為。

對此,大陸國台辦28日例行記者會上被問及此事,發言人馬曉光回應,「相信中國是法治國家,會依法辦事,依法依規來處理」。項立剛則是在29日於微博發文指出,認為馬曉光回應很正常,也說明相關單位關注該問題,相信相關機構會進行評估,把國家利益擺第一順位,項立剛認為他先前撰文的目的已經達成。

項立剛隨後繼續抨擊台積電,並提出台積電在大陸本土生產無法凝聚供應鏈、無法培育人才,以及晶片短缺問題也無法解決等11項控訴,並指稱台積電會拖垮大陸晶片業發展。項立剛指出台積電從來也不是愛大陸的企業,不可能全力支持大陸半導體生產設備業者發展,這次擴產28奈米製程,也只是把台灣的舊機器移到大陸,「不相信自己企業,能相信台灣企業?」

不過,也有不同大陸專家抱持不同意見。大陸知名財經專家寧南山在「微信上的中國」發文,認為台積電南京廠擴產,除了能加速晶片供應鏈在大陸聚集,大陸本土的晶片缺貨,其實問題超乎想像,不能不依賴境外產能,若大陸晶片業能更聚集,將對大陸形成強烈優勢,但實際上,全球晶片產能是往台灣靠攏。

台積電28奈米擴產,光是產值就是大陸的10倍以上,台積電願意到大陸生產,其實某種程度就是把台灣的產能移往大陸,這是好事不是壞事。此外,若台積電南京廠願意採用大陸半導體生產設備,那就是大陸的利多;若是不採取去美化路線,也不會構成競爭關係,更不用擔心台積電競爭。

寧南山認為,地方政府可以漸進式引導台積電採用大陸設備,這對全局是有利的,並加強大陸晶片業良性發展,該產業員工薪水帶動上漲,刺激整個市場。

寧南山也提到,大陸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的28奈米製程生產受到北京當局政策支持,有著10年免稅的優惠,並且去美化市場也留給中芯國際,中央政府對大陸本土企業實際上更是大力支持,台積電擴產對於大陸晶片業沒有造成嚴重打擊。

文章來源:項立剛微博
#台積電 #全球 #大陸 #擴產 #項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