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在市區設置7組科技執法系統,將以車牌辨識為基礎,採影像分析違規態樣蒐證取締。(王志偉攝)
警方在市區設置7組科技執法系統,將以車牌辨識為基礎,採影像分析違規態樣蒐證取締。(王志偉攝)

花蓮市中山路段為市區最熱鬧商業區段,常有民眾貪圖方便併排違停,警方建置科技執法設備,原定今年初執法取締,不過市區商家反彈「未設臨停卸貨區」而延宕。縣警局宣布配合臨停卸貨區劃設完成,科技執法也將同步在5月15日啟用,警方列出6大取締準則,違停恐荷包失血。

花蓮縣警局交通隊表示,中山路位於商圈,是交通熱點,但長期違停嚴重,用路人為閃避違規停車可能造成事故。根據統計,去年中山路發生約700件交通事故,造成405人受傷,也因違停嚴重,檢舉案件不少,去年中山路民眾檢舉及警方主動開單的違停罰單約800件,今年1到3月也已發生159件交通事故。

縣警局向中央爭取300萬元建構經費,在市區中山路等5個路口、建置7組科技執法系統,包括中山路與中華(公園)路口、中山路與公正街口、中山路與中正路口、中山路與明智街口及中山路與建中街口,取締方式將以車牌辨識影像技術為基礎,輔以影像分析違規態樣蒐證取締。

警方同時列出6大項取締準則,包括路口範圍違規停車、設有禁止停車或臨時停車標線處所停車、併排停車、黃網線範圍停車、行人穿越道標線範圍停車及停車時間、位置、方式、車種不依規定,系統將會24小時偵測,若違規停車,將拍照取證並逕行取締。

其實這項設備最早今年1月10日就要啟動,但因商家反彈強烈,宣布延後到4月1日,又為了配合市區裝卸貨停車格畫設、啟用,再延到5月15日。警方也提醒,縣府建設處已在取締周邊道路畫設9處卸貨專用停車格,採限定時段、限定車種的停車收費,若非依規停放,也將會被舉發開罰。

#花蓮 #取締 #違停 #違規停車 #科技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