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日前表示,台灣新冠疫情死亡率高於全球,是由於2成死亡個案簽署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此言一出引起一線醫護與各界反彈,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整合醫學照護科主治醫師姜冠宇今(7)日於臉書表示,醫療資源不足才是死亡率升高的原因,請將DNR回歸單純倫理問題,勿讓DNR溝通處置成為病患心中的恐懼,並否定疫情過程整體醫護的努力。
根據媒體報導,台灣新冠疫情死亡率約全球平均2.2倍,且發現有「死得太快」的現象,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日前表示,除了死者年齡偏高的因素,約莫2成死亡個案簽署DNR,否則其實救得回來,該言論除了遭批冷血,也讓一線醫護不平。
姜冠宇表示,疫情發展初期,本來死亡率就會特別高,除了很多母數都藏在社區尚未被發現外,再來就是醫療資源不足,舉例來說,去年武漢的疫情實際死亡率曾高達近25%,隨著時間調整,死亡率自然就會下來;更細節來說,當時醫療系統處置無法達到對病人的最即時、最優化,例如疫情5月中旬爆發,6月初瑞德西韋才改成由醫院內部給予,在此之前都是寫信給地方衛生局審核,藥物才過一段時間來,最好的處置時間很容易錯過。
「DNR僅是徵詢患者與家屬意見的過程,真正造成死亡率提高,是疫情指數上升時的醫療資源不足。」姜冠宇強調,醫療量能不足才是新冠病人的死因,DNR應回歸到單純的倫理,DNR不代表我放棄你、我救你會遭殃所以見死不救,針對每個病人的治療,判斷病情可逆不可逆都是在投石問路,每個照護經驗累績下來都是為後人種樹,病情可逆之下,該做就做,是每一個臨床醫療人員都會有的本能。
姜冠宇指出,台灣新冠死亡率未來會降低是必然趨勢,無須為數字不好看而感到不安,勿讓數字被錯誤詮釋,更勿讓DNR溝通處置成為病患心中的恐懼,導致整體醫護的努力遭到否定。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