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有數起確診個案沒有特別症狀,但出現低血氧快速惡化後猝死情形,及時掌握生理數據已成防疫重要課題。經濟部技術處支持工研院聯合跨域業者,與新竹台大分院共同合作開發「生理訊號即時監測整合平台」,可望成為醫護人員防疫照護的利器。

工研院生醫所所長林啟萬表示,「生理訊號即時監測整合平台」是將體溫、脈搏次數、呼吸頻率、血壓數值、血氧濃度等五大生理數據蒐集置平台上,所有數據都要求須去個資化,並且符合醫院規範,目前已導入新竹台大分院進行臨床應用合作。

林啟萬說,初期目標是依據臨床醫護人員的使用需求,評估平台中蒐集生理資訊的適用性與穩定性,希望能快速導入使用,讓醫療照護生理數據監控更即時化、自動化、非接觸化,能降低醫護人員接觸感染的機會。

新竹台大分院副院長譚慶鼎副表示,疫情期間更突顯遠距即時監測的重要性,透過與工研院合作的「生理訊號即時監測整合平台」,可跨越空間與時間限制,自動蒐集生理數據並持續監控,解決醫護人力不足問題,同時也能提升醫療品質。

目前各醫院每個護理師平時約照顧7到10個病人,未來該平台運用後,可望提供醫院專責病房、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甚至居家,進行遠端即時掌握患者生理狀況,減少醫護人員與確診患者接觸感染風險,更能時時守護生命跡 象,提升病人安全。

工研院同時會持續透過開放平台,銜接進入國內重要防疫單位,如新北雙和醫院、北市聯醫、深坑集中檢疫所、蘭陽集中檢疫所等,擴大場域連接應用,加強國內防疫照護能量。

#即時監測 #工研院 #新竹台大分院 #訊號 #整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