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洛伐克近期加強與台灣的互動,宣布捐贈疫苗並派代表團訪台,當地智庫專家對此分析稱,斯洛伐克對台政策的改變與該國內部政局變化有關,但同時也凸顯中國對中東歐國家的影響,並不如想像中的深遠。未來斯洛伐克仍將採取謹慎態度來拓展與台灣關係,並盡量避免惹怒中國。
《德國之聲》指出,斯洛伐克月初宣稱將捐贈1萬劑新冠疫苗給台灣,並在7月與台灣簽訂司法互助協定,同時預訂於9月派出數十人的代表團訪台,雙方密切互動受到各界矚目。
報導說,長期關注中國與台灣議題的斯洛伐克智庫中歐亞洲研究中心執行長師馬傑 (Matej Simalcik) 受訪時表示,過去一年來台灣與斯洛伐克的關係之所以會產生許多轉變,主要是受到斯洛伐克國內政局變化的影響。長期統治該國的親中政黨在2020國會選舉後下台,反對黨組成聯合政府執政,新的聯合政府中有多名政治人物與台灣關係良好,去年之前斯洛伐克並無太多意願將與台灣關係提升到政治層面,因為當時的政府更專注於發展與北京的關係。
馬傑表示,新政府上台後更注重人權與安全等議題,也更願意在人權議題上公開批評中國,並在需要支援的時候聲援台灣。未來幾年,台灣與斯洛伐克應該能藉此機會深化關係,在不僅是經濟,政治領域也會逐漸發展關係。但是斯洛伐克政治人物仍會採取比較小心的方式來進行,避免因此「徹底惹怒中國」。
他指出,斯洛伐克與台灣關係仍著重在經濟領域,在高科技或汽車產業有更深入合作的可能性。為了使斯洛伐克的汽車工業繼續發展,與汽車產業相關的半導體領域,將是斯洛伐克與台灣未來深化合作很重要的一個領域。此外,雙方也能在非政府組織領域建立更深層的互動,學習彼此在民主轉型丶經濟增長以及應對獨裁威脅方面的經驗。
對於斯洛伐克是否會因積極深化與台灣的關係而受到中國經濟制裁,馬傑指出,斯洛伐克在經濟上仰賴中國的程度與立陶宛十分類似,該國在經濟結構上其實對中國的依賴性並不高。該國是是中國在歐盟當中投資額最低的國家之一,台灣在經濟上的關係可能還更重要一些。
馬傑認為,過去一年陸續有捷克丶立陶宛與斯洛伐克等中東歐國家公開深化與台灣的關係,當然也招來中國強烈的批評。但是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出,中國在中歐與東歐各國的影響力,並沒有外界所想像的這麽根深蒂固,一旦這些國家出現政權轉移,原本親中的外交路線就會改變。
立陶宛經濟部長曾透露,預計最快今年秋天會在台灣開立辦事處。儘管中國已經成功地掌握了中東歐國家的一些精英政治代表,但其影響力並沒有徹底深入這些國家的政治丶經濟和社會層面。北京對歐盟中的大國有很大的影響力,但這種依賴性是雙向的,切斷與歐盟國家的經貿關係會可能是中國最後的手段,不過這麽做不僅傷害歐盟家,也會傷害中國自身的利益。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