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央行對虛擬貨幣的態度又如何?顯然也是不歡迎「狗狗、野貓」等失序地在台灣金融市場攪局!
央行表示,近來,國際間監管當局已加強對密碼通貨的監管,尤其是針對洗錢與資恐方面的疑慮。2019年6月,防制洗錢金融行動小組(FATF)公布洗錢防制國際標準之修訂,主要加入針對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VASPs)的法遵指引,之後國際間開始依據該標準,實施相關監管規範;例如,今年7月20日,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向歐洲議會(European Parilament)提案,擬將反洗錢與打擊資恐(AML/CFT)的涵蓋對象,從過去僅有若干類別的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擴及至所有虛擬資產產業;另對虛擬資產移轉擬採實名制,並禁止匿名虛擬資產錢包的提供。
台灣方面,2018年4月,法務部與各部會、業者研議,決將虛擬通貨納入「洗錢防制法」管制;同年7月金管會先函請各銀行針對虛擬通貨平台業者等客戶,應落實洗錢防制、認識你的客戶(KYC)等措施。迨至同年11月,「洗錢防制法」修正相關條文正式施行;此外,行政院亦指定金管會為虛擬通貨平台及交易業務事業的洗錢防制主管機關。自此,金管會無需透過銀行等金融機構間接監管,而是將虛擬通貨業者直接納管。今年7月1日,由金管會制訂的「虛擬通貨平台及交易業務事業防制洗錢及打擊資恐辦法」正式實施,有助於虛擬通貨產業的防制洗錢相關作業能具體落實。
央行也關注國際間穩定幣(stablecoins)的規模快速成長,至本年5月,全球三大穩定幣,包括泰達幣、USDC(USD coin)與幣安USD(Binance USD),總市值已從一年前的110億美元成長至逾1,000億美元。穩定幣是密碼通貨的類別之一,以一個或多個主權通貨計價之高流動性資產,甚或以黃金、原物料等商品為準備,欲解決先前密碼通貨的價格劇烈波動缺點,結合法定通貨的價值穩定特點,以及密碼通貨低成本、便利及交易快速的技術優勢。
央行引述耶魯大學管理學院教授Gary Gorton與Fed官員Jeffery Zhan的建議,央行必須要有所作為,讓穩定幣與銀行受制於同等的監管規範,另可考慮發行央行數位通貨(CBDC),據以「馴服」野貓穩定幣(wildcat stablecoins),終結未來可能因穩定幣崛起造成的金融不穩定時代。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