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豪大雨後漁業災情陸續浮現,12日縣內文蛤養殖受損面積已有100多公頃,受損程度達28%,損失金額約1680萬元,雲林縣政府農業處與口湖鄉公所、雲林區漁會等單位共同勘災,請受損漁民向公所通報,縣府將向中央爭取天然災害救助及低利貸款。
縣農業處處長吳芳銘表示,雲林縣8月初連續強降雨,沿海地區麥寮、台西、四湖、口湖等文蛤主要養殖鄉鎮,多日的日雨量超過210毫米,大量雨水注入文蛤池導致水質鹽度變淡,文蛤因生長環境急遽變化而死亡,且災損有遲發性的特性,預計災情會持續擴大。
漁民說,近日天氣轉晴,文蛤的災情開始顯現,池底或水面可清楚看見已經死亡的文蛤,藏在底土下的文蛤也持續浮出,這些遲發性的災損在下周會更明顯,損害程度可能從3成提升到5、6成,在疫情影響下已受市場需求下降的低價損失,如今又因豪雨災損,實在苦不堪言。
另外,雲林縣沿海因適宜種植蒜頭,產生蒜頭特殊期作,造成1期水稻晚收,8月豪雨後農民若申請天然災害補助,就不能領取2期轉作補貼,經水林鄉公所向農委會爭取,去年有申報種植蒜頭特殊期作,而導致1期稻作晚收的農民,可領取豪雨災害救助,且不影響2期轉作補貼。
水林鄉長許山埜表示,此次天災造成1期水稻受損,農民向公所申請農業天然災害救助,卻礙於水稻種植期已橫跨到2期作時間(7月15日至11月15日),非但無法請領取2期轉作補貼,連帶1期也不可領取轉作補貼,公所得知農民困境,立即向農委會反映,為農民爭取權益。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