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佇立於台北車站地下通道裡的裝置藝術《夢遊》,以巨大鳥頭結合裸白人體模型,又被網友稱為「鳥頭人」,過去不僅是日本遊客訪台喜愛的打卡地標,還因外型衍生許多陰森恐怖的都市怪談,然而怪談是如何產生的?台北地方異聞工作室創辦人楊海彥於《臺灣都市傳說百科》中細細探究,並由漫畫家漢寶包將鄉民奇談描繪為插圖,更顯驚悚。

楊海彥說,《夢遊》的都市傳說約是2016年9月開始大量出現。當時有名網友於論壇上發文,指稱自己因逗留太晚,困在台北車站地下街出不去了,許多熱心網友即時回文提供建議,他起初積極遵循網友指示,不時拍下照片報備所在位置與狀況,但一陣子後,就不再有回音。

「他成功脫困了沒?」一時間成網友熱議話題,許多人因此想到鄰近地下街通道的《夢遊》,開玩笑稱鳥頭人把網友抓走了,就此延伸出多種怪談。例如人體模型手中抓著的鉛筆,其實是鳥頭人的武器,或鳥頭下不斷流出的水其實是牠的眼淚等等。

除《夢遊》怪談外,楊海彥、謝宜安及阮宗憲合著的《臺灣都市傳說百科》,也收錄100則台灣各地怪談,並由漫畫家漢寶包、張季雅、葒將口耳相傳的故事,化為一張張插圖。例如漢寶包就運用《夢遊》怪談,描繪鳥頭人一反過往站姿,蹲伏於男性身上的模樣,看來格外陰森詭異。

楊海彥表示,搜羅大量怪談,為的是理解人類傳播怪談背後的心理,這也可能是怪談形成的條件。如《夢遊》或國父雕塑會動等怪談,觸及的是人們對類人形事物的恐懼;陌生人會拿愛滋針筒隨機扎人的傳言,來自人對陌生環境的警戒;導航帶靈異感的GPS,源自人對新事物的不安;載滿百人靈魂才會離開的幽靈船,探其源頭則可能是因人們對當年衛爾康餐廳大火的陰霾。

怪談要能夠廣為人知,楊海彥說,還是需天時地利人和,「最主要是看怪談是否足夠吸引人,讓人願意傳播出去,現今網路發達,能催化傳播,但不夠特別也容易沒有聲量。都市傳說也不一定是與恐懼、怪奇或荒誕有關,有些也是有趣幽默的,像迷因或哏圖一樣被廣為流傳。」

#怪談 #夢遊 #楊海彥 #網友 #鳥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