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8月豪大雨後文蛤災情陸續浮現,台西鄉文蛤養殖達上千公頃,此次受損情況相當嚴重,漁民強調今年初缺水又炎熱,文蛤已有1波受損,沒想到本月初又連續強降雨,文蛤2度受損,收成不到3成,很多文蛤池甚至全軍覆沒,由於貨源大減,傳統菜市場文蛤已漲至每台斤100元以上。
雲林縣台西鄉是台灣主要文蛤養殖地區,產量約占全台6成,這幾年因天氣因素與養殖環境影響,收成僅約5成左右,今年面對旱澇交替,收成更是往下探底,只有3成甚至更少,漁民這幾天忙著打撈暴斃的文蛤,一籃籃的文蛤都已腐敗,池邊四處可見廢棄文蛤殼。
「台西養殖權益促進會」常務監事黃淑鈴指出,8月的連續強降雨,讓文蛤池的池水鹽度劇烈轉變,此次的雨水來得又大又急,漁民根本來不及調節鹽度,只能眼睜睜看著文蛤池水滿溢,面對遲發性災損的來臨。
黃淑鈴說,文蛤養殖1甲地成本約50萬元,這次豪大雨讓許多漁民的文蛤全軍覆沒,損失慘重,運氣好的還能撈到少數倖存的文蛤,但大多是小粒文蛤,1台斤僅能賣到80元,大粒文蛤要120元左右,預估市面上大粒文蛤會因缺貨而持續漲價。
市場攤販指出,大粒文蛤價格高,還不一定有貨,大多是供應給餐廳,建議消費者可改買赤嘴等其他貝類,偶爾也會有野生文蛤,但數量不多必需預訂,價格也不便宜。
雲林縣台西試驗場副研究員周昱翰表示,面對日益嚴重的極端氣候,漁電共生養殖文蛤是可考慮的新形態養殖方式,主要在於漁電共生的太陽能發電板上有集水溝,可將雨水排出文蛤池,減少鹽度的改變;發電板也可減少文蛤池日曬面積,避免水溫過高。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