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印地安那州聖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國際安全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Security Center)主任戴希(Michael Desch),近日投書「Defense One」。文中強調從西貢淪陷的經驗來看,美軍自越南撤出並不像外界想像的,是霸權的衰落,反而在若干年後贏得冷戰。同樣地,拜登雖然自阿富汗倉皇撤出,卻能集中力量在全球其他地區,因應中國大陸與俄國帶來的威脅。
隨著塔利班奪下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外界紛紛拿越戰末期西貢淪陷時,美直升機空降大使館對面的中央情報局大樓屋頂,直接將美官員與越南人撤走的照片,與美軍直升機自喀布爾使館撤離人員相比擬。
對許多人來說,這張照片無疑是美國在東南亞,長達10多年政治與軍事交戰卻失利的縮影。美國官員和越南盟友在最後一刻狼狽而逃,結合美軍的撤離的形象,重挫華府在盟友心中的信用,更鼓勵共產對手肆意妄為,在全球各地擴大冷戰戰線。
然而,與外界預測美國霸權衰弱相反,美軍自越南撤出反促成驚人的實力成長。在西貢淪陷後的10年後,美國在不開一槍下贏得冷戰,並持續在全球政治棋盤中佔據著優勢地位。這甚至可與19世紀的大不列顛和平,或是鼎盛時期的羅馬帝國相比擬。越南的失利並沒有結束美國的時代,反而將其延續至新的禧年。
戴希認為,冷戰的勝利不是因為在越南的稻田或非洲的叢林取得的;相反的,是美軍自越南抽身,集中精力並成功防禦世界上最發達的地區。冷戰期間,東方共產主義與西方資本主義在全球維持權力平衡,取決於世界三大關鍵區,包括西歐經濟強權、東北亞經濟大國與波斯灣。波灣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儲藏區,為西歐與東北亞經濟體提供燃料與潤滑。
由於越戰的緣故,美國在東南亞部署超過50萬的美軍,卻對前三大關鍵區的防務毫無幫助。事實上,正是因為美軍深陷越南戰場,才阻礙華府防衛這三大關鍵區的努力。結束越戰後,美國與北約一同部署以保護西歐,美國與北約也保衛波灣地區,美軍更派駐南韓與日本。
冷戰勝利的另一關鍵,是西方政營成功分裂共產集團。尼克森總統與國務卿季辛吉認為,越南撤軍是美國大戰略的一部分,西方陣營藉此利用共產集團的矛盾。
諷刺的是,美軍一開始進入越南是認為這樣可以嚇阻中國大陸在東南亞的擴張;真相是與控制越南相比,北京當時更在意與蘇聯與日俱增的地緣政治角力。換言之,相較於擴大越南的軍力,美國撤軍反而更有利於粉碎共產主義。
回顧今天,美國不但面臨中國大陸崛起的挑戰,還碰上俄羅斯以區域麻煩製造者之姿重現江湖,甚至德黑蘭、平壤都試圖升級戰略。新挑戰的浮出是否意味著美利堅治世的終結仍有爭議;但明顯可見的是,美軍自阿富汗抽身,不但不會阻礙華府與戰略競爭對手斡旋,反而像撤軍越南一樣,讓美方可以集中精力,更好地處理真正影響美國國家安全的議題。
美軍的離開毫無疑問會讓阿富汗陷入一團亂,也讓美國努力20多年的國家建設化為泡影。但阿富汗就像之前軟弱無能的南越政權,已被證實無法抵抗塔利班。相較之下,塔利班不但讓阿富汗安全部隊崩潰,占領多個省會城市,還拿下首都喀布爾。
對於阿富汗婦女與宗教少數團體而言,其悲慘的命運讓人遺憾,美方也可以提供曾經並肩作戰的夥伴庇護,但美國不能永遠留在阿富汗。雖然,塔利班可能會成為國際恐怖主義的避風港,但避免這樣結果並不需要美軍持續駐紮於當地。
事實上,承認美軍在阿富汗的破產,反倒讓美國能為在全球其他地區的行動作更好的準備,這就是美國在越南學到的痛苦教訓。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