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歲的王爸爸從年輕當兵時就出現下背痛困擾,起初以為是太操勞而已,沒想到下背痛竟跟了他超過20年。幾年前,兒子當兵也出現下背痛,幸好兒子機警上網找資料,及時到醫院求助風濕免疫科,診斷為遺傳性「僵直性脊椎炎」,經過治療,終於找回正常生活。
王爸爸和下背痛共處20年,曾經服用止痛藥但效果有限,後來背部彎曲駝背,只能低頭走路,求助骨科並進行脊椎矯正手術,仍無法改善症狀,因此領有身障手冊。台南市安南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主任林理信指出,僵直性脊椎炎經常造成發炎性下背痛,患者初期都會以為是過度勞動引起的下背痛而延誤就醫。
林理信說明,發炎性下背痛和一般下背痛最大的區別在於,一般情況是越動越痛,而發炎性下背痛則是越不動越痛,像是早上起床、睡午覺後、久坐椅子上,只要身體一段時間沒有活動,就會開始疼痛,但只要活動伸展幾分鐘後,疼痛就會舒緩;臨床上也經常看到僵直性脊椎炎患者誤以為是椎間盤凸出或其他脊椎疾病,而延誤了黃金治療時間。
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全身性發炎疾病,好發於20至40歲的年輕族群,男性是女性的3倍,一旦發病就是終生疾病。林理信說,臨床上約有7成會患者出現下背痛典型症狀,頸椎、胸椎及腰椎都可能會被侵犯;只要持續治療,減少脊椎及關節破壞,就可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治療方面,過去僅能靠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及免疫調節劑來控制僵直性脊椎炎,但治療效果不彰。近年來透過生物製劑治療,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療效果,而且對周邊關節炎、骨接點發炎及虹彩炎等併發症也很有效;對於有生育計畫及需要哺乳的女性患者,目前也有適合的生物製劑,可與醫師充分溝通後使用。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