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基因會隨著歲月再次發威嗎?我們真的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得越來越像自己的父母嗎?「救命啊!我怎麼會變得像我媽一樣。」許多人恐怕都會這麼擔驚受怕著。
薩爾蘭大學的差異心理學暨心理診斷學教授法蘭克.史賓納特(Frank Spinath)表示,事實上,或多或少的確會是這樣。
特別是因為在青少年身心發展的階段,會開始與父母漸行漸遠,這樣的結果才格外引人注意。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根本不想複製父母的行為,這時在他們生活中其他的人際關係更為重要。他們會模仿朋友和明星,避免所有看起來會跟父母雷同的事情。因此在這段期間,環境對我們的影響,要遠比父母以及遺傳基因產生的影響來得更大。
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最晚到了進入社會工作之後,我們便不再力求擺脫家庭的影響,年輕人也會較願意允許自己擁有與父母某些相似之處。此外,遺傳基因也會較明顯地發揮作用。
雖說基因從一開始就存在,不過它們的作用力道卻會在人生的過程中逐漸展開。畢竟,一個人會從事什麼職業、會交什麼樣的朋友、喜歡冒險的大旅行還是輕便的小旅遊,都取決於他的遺傳基因。
我們通常會以這種方式增強早已具備的某些特質;正如那些在學校就讀時或出國留學前就已經是外向型的學生,在出國後他們會變得更外向。
也就是說,我們會選擇自己的利基,利基又會反過來影響我們,進而促使遺傳基因更強烈地發揮作用。即使新的環境影響會同時形塑我們的個性,但可以確定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確實會變得更像我們的父母。
(本文摘自《個性》/時報出版)
【作者簡介】克莉絲蒂娜・伯恩特 Christina Berndt
生於1969年,曾先後於漢諾威大學與維騰/赫德克大學研讀生物化學,於海德堡德國癌症研究中心攻讀博士。
先後為《明鏡週刊》、德意志新聞社及南德廣播公司撰寫醫療及學術相關報導,2000年起擔任《南德日報》編輯。
曾於2006年獲頒歐洲青年科學作家獎(The European Science Writers Junior Awards),也曾因揭發器官買賣醜聞獲得守護者獎(Wächterpreis)提名。2013年不僅榮獲亨利・南恩(Henri-Nannen- Preis)「調查獎」提名,更獲選為年度三大科普寫作記者。
著有《韌性》、《滿足》。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