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府農業處推出「雲林數位農業行動平台」,讓熟悉瀏覽網路資訊的青年農民方便掌握蔬果的種植面積、產量,以及氣候和病蟲害預警。農業處長吳芳銘希望農友瀏覽時也能回饋田間種植狀況,以便農政單位更精準研判。
「雲林數位農業行動平台」是前任農業處長魏勝德向前高雄市府農業局取經推動,當時的局長是吳芳銘。今年就任雲林縣農業處長的吳芳銘既是「高雄數位農業平台」的催生者,也是雲林平台的推廣者。
吳芳銘表示,以往農業都是看天吃飯,「雲林數位農業行動平台」主要解決幾個問題,第一是蔬果的交易量與價格,全台各市場的資訊都可在此查得到,農民可看到歷史價量關係,推估後續市場供需情況。第二是提供天氣預警及提醒田間管理,只要訂閱就可掌握訊息。
吳芳銘坦言,有些作物的收成季節頗長,種植面積資訊對農友的價值可能不大,例如雲林縣有400公頃鳳梨,產季從3月底到7月都有,但出產的高峰期落在哪個時段則不容易研判,有賴農友保持雙向溝通,回饋田間現場何時催花,短期葉菜類也是相同狀況。
他舉例芭樂大約只知6月、7月會結果,但今年上半年乾旱,下半年豪雨不斷,開花期衝擊大,農民若能反應一些真實狀況,對這個平台就像導航一樣,更準確掌握銷售量的節奏和趨勢。
「雲林數位農業行動平台」目前須輸入完整網址(https://agri-plus.yunlin.gov.tw/#/)才找得到,吳芳銘表示,現階段向各農會推廣,接下來是青農團體,一步一步來,多數農民對資訊系統陌生,只要經常用就可從大數據分析出種植的方向。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