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日前報導,蘋果為減輕大陸監管壓力,承諾砸2750億美元在當地投資;而近日陸廠立訊斥資110億人民幣在昆山擴建手機組裝產線。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這兩則新聞串連解讀,未來蘋果可能逐漸養肥大陸蘋果供應鏈,對台系供應鏈來說,鴻海、和碩恐怕首當其衝。
日媒披露,立訊繼收購緯創在大陸的iPhone生產據點後,又斥資110億人民幣在昆山打造40個足球場大的手機組裝生產線,立訊目標是將iPhone組裝數由今年650萬支,明年上看1200萬~1500萬支,挑戰iPhone大單的野心不言而喻。
外媒日前也指出,蘋果為了減輕中國的監管壓力,承諾在未來五年內在中國投資2750億美元!
謝金河在臉書發文表示,把立訊擴廠和蘋果在中國的巨額投資連結,未來的變化恐將大大衝擊台灣的蘋果供應鏈。
他分析,去年可成把工廠賣給藍思科技,緯創及和碩把工廠賣給立訊,可成是換成現金,淨身而出,今年再把最後的廠賣掉,現在手握千億現金在找新的投資機會。緯創及和碩則把賣掉工廠的錢換成立訊的股票。從這些跡象來判斷,背後一定是庫克在下指導棋,蘋果要求在中國的台系供應商把廠賣給立訊。為了讓IPhone能在中國銷售,蘋果手機必須在中國生產,而蘋果可能逐漸養大中國的蘋果供應鏈,而台系供應鏈可能遭到壓縮,這當中又以鴻海的壓力最大。
謝金河提到,從蘋果這個大動作,再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當年Tesla崛起全靠台系供應商,像富田、和大、貿聯等,但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以零組件百分百採購自中國,來換取上海超級工廠投資的極大優惠,包括土地及融資,幾乎是半買半相送,台系Tesla供應商立刻遭到壓縮,這兩年才逐漸恢復元氣。
謝金河最後示警,兩岸產業已從過去的互補進入到完全競爭階段,現在的半導體必須努力拉大領先優勢,才能避開這個產業殺戮的命運!而未來蘋果若全力加持立訊,鴻海和和碩恐怕首當其衝。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