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將至,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本月14日起推動「春節期間入境檢疫方案」,旅客可依疫苗接種情況選擇「14+0」、「10+4」、「7+7」3種檢疫方案。16日起,指揮中心宣布加強檢測次數,不論哪種方案,入境後的14天內都需採檢5次。專家以美洲、歐洲、亞洲感染情況分析指出,若旅客入境完全可遵守規範,預估將無隱性感染個案產生。
現行「春節期間入境檢疫方案」,不論是「14+0」、「10+4」或「7+7」,在入境的14天內都需採檢5次。其中,「14+0」方案要求14天內2次PCR+3次快篩,「10+4」則要求3次PCR+2次快篩、「7+7」則要求3次PCR+2次快篩。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團隊利用美洲、歐洲及亞洲在春節返鄉潮預估的入境人數,以及Omicron在各區域的發生率估算。其中,美洲、歐洲每月入境1萬人,Omicron發生率為71.4%、80%,亞洲每月則入境3萬人,發生率為1.4%。
經過模擬估算,由於3種春節方案中皆在14天內搭配密集的PCR或快篩檢測,在完全遵守檢疫規範之下,並無隱形感染個案,也不會有Omicron流行、群聚感染發生。陳秀熙團隊認為,目前的檢疫方案可以有效阻擋Omicron。
美國拜登政府近期因應Omicron,推動抗疫新策略。公衛學者古玫生表示,美國推動的「5+5」隔離政策要求,若確診患者為無症狀患者,可將其隔離天數由原先的10天縮短至5天,並搭配後5天的強制戴口罩措施。如接觸者接種3劑疫苗,也不需被隔離,但須強制戴口罩10天。
另美國也對民眾發放快篩,架設家用快篩試劑領取網站,盼早期找出確診個案,阻斷後續傳播鏈。明年開始,當地亦將安排數千名軍醫與護理師投入增設篩檢站與疫苗接種站。
陳秀熙表示,對於Omicron,美國的抗疫作為顯示出了重要決策,除了疫苗,也恢復了篩檢,這是因為擔心突破性感染發生,透過檢測就能找出隱性感染者,杜絕社區感染。對於當地實施的「5+5」措施,相對於台灣的春節專案,陳秀熙擔心美國的檢測次數是否會不足、以至於釀成流行,這對美國來說是個挑戰。台灣的春節專案之所以預估不會有群聚,是因為檢測的次數很密集。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