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軍事新聞網站「國防新聞」報導,為因應中國大陸不斷成長的彈道飛彈與極音速武器能力,美國國會在最新通過的2022財年《國防授權法案》(NDAA)中,授權飛彈防禦局(MDA)研發雷射科技。此外,國會也額外撥款1億美元的導能研發基金。
在2022財年的NDAA中,明文要求國防部長授權MDA,和五角大廈其他導能方案進行協調,以針對彈道與極音速飛彈武器防禦任務進行導能計畫的管理、指導與預算編列。
NDAA還補充,MDA應優先進行該科技的初期研發,並針對該技術過渡到產業界進行管理,以支援美軍未來作戰能力。
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飛彈防禦問題專家卡拉科(Thomas Karako)表示,國會此舉在於確保科技研發與彈道飛彈防禦之間不會產生落差。飛彈防禦倡導聯盟(Missile Defense AdvocacyAlliance)負責人艾里森(Riki Ellison)則認為,2022財年的NDAA相當程度地恢復MDA之前進行導能科技的資金與責任。
艾里森強調,MDA的確應該如此。「他們先前已完成相關工作;不但規模龐大、預算驚人,甚至創建1個系統……足以用雷射擊落飛彈。部分光學零件與科技,迄今我們仍在使用」。
報導指出,艾里森所言乃是MDA的機載彈道雷射計畫。該計畫始於1970年代,並在小布希任內加速以因應彈道飛彈的威脅。不過,預算嚴重超與科技困境導致該計畫最終僅有驗證,缺乏後續作為。
事實上,MDA的機載雷射實驗載台曾在2010年成功摧毀1枚短程彈道飛彈。2012年,1架裝有雷射的戰機自加州愛德華空軍基地起飛,降落於亞利桑那州的大衛斯-蒙桑空軍基地後為長期封存。
報導表示,大約5年前,MDA將重心轉至低功率雷射驗證,以釐清將敵人飛彈自加力飛行階段擊落的可行性;最後卻因資金削減而功敗垂成。畢竟,對那時的MDA而言,長期目標為部署雷射在高空、高續航力的無人空中載具,以將進入早期飛行階段的洲際彈道飛彈擊落。
此外,國會也額外撥款1億美元的導能研發基金。其中,約5,000萬美元用於改進高能雷射光束控制的研究,還有2,000萬用於短脈衝雷射導能驗證。
傳統基金會核嚇阻與彈道防禦政策分析師蓋勒(Patty-Jane Geller)認為,國會增加導能研究的資金並授權MDA,此舉意義重大。因為,相較於陸基攔截設備,導能科技能協助美軍以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解決巡弋飛彈與彈道飛彈的威脅。
她補充道,隨著美方更加關注印太地區動態,特別是北京正在此進行一系列的抵銷(offset)戰略,透過龐大的飛彈庫壓制美軍在印太地區的船艦與基地。也可能這是一種競爭戰略,想要讓美軍在飛彈防禦上花愈來愈多錢。
她說,「這就是為何我強調投資導能科技與其他先進技術,對於強化我們在預算競爭中的地位是這樣地重要」。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