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展銀的台灣經濟十項預測依次如下:
1.GDP成長將保持在2.8%~3%,低於2021年的5.5%,但仍符合長期成長趨勢。考量中國經濟放緩和高基期影響,出口成長將會放緩;而疫情好轉和消費者購買力恢復,則可望讓國內需求明顯回升。整體來說,台灣仍將是亞洲四小龍中的佼佼者。若將2019年的總產出設定為100,台灣到2022年底的產出將比疫情前的產出水準高出約12%;相較之下,香港、新加坡和南韓僅比三年前的水準高出2-6%。
2.半導體產業將繼續成為亮點。2022年全球半導體市場有望保持穩健成長。在疫後全球經濟復甦的背景下,市場對支援遠距辦工和遠距學習的電子設備需求應會下降。儘管如此,在5G設備升級和新興市場需求復甦的推動下,智慧型手機支出可能會繼續成長。此外,疫後新常態將繼續促進數位轉型,推動對AR/VR硬體、自動駕駛汽車、智慧工廠的需求。對台灣而言,晶片需求成長、價格調升、先進技術製程的引進將會繼續提振半導體產業的資本支出,從而帶動總體投資成長。
3.房地產市場持續活躍。在全球主要央行貨幣政策正常化的背景下,寬鬆的資金環境在2022年可能會略有改變。另一方面,失業率可能繼續下降、薪資成長可能回升,皆會對房地產市場提供基本面支撐。央行和相關政府單位雖然有房市調控措施,但目標在減少投機,地產將呈軟著陸,過度調控的硬著陸可能性不高。
4.企業將進一步分散供應鏈。疫情危機促使台灣廠商進一步分散供應鏈網絡,提高在地化生產比率。半導體廠商除了在美國、日本等主要市場設廠外,也有望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擴大投資。電子代工廠與傳統製造業廠商可能會進一步向印度、越南、印尼等東南亞和南亞國家分散投資。
5.消費者購買力將獲得改善。企業獲利增加,且政府上調最低薪資,預計2022年名目薪資成長將回升至2%左右。另一方面,在布蘭特原油平均價格維持在75至80美元一桶的前提下,星展預估CPI通膨率將從2021年的1.9%放緩至2022年的1.3%。隨著實際薪資成長轉正,消費者購買力將獲得改善。
6.政府可能不急於結束清零防疫策略。考量台灣完成疫苗接種的人口比例仍低於80%,加上疫苗保護力隨時間下降,以及Omicron變種病毒的出現,政府可能並不急於結束清零的防疫策略,轉向與Covid共存。
7.央行可能開始推動貨幣政策的正常化。2022年貨幣政策正常化的條件大致成熟。失業率和薪資成長預計將在年中恢復至疫情前水準。出口與內需、製造業與服務業之間的復甦預計將在下半年變得更為均衡。此外,美國聯準會也可能在下半年開始升息,促使更多新興市場央行跟進。
8.CPTPP和貿易議題將獲得更多關注。台灣正式申請加入CPTPP之後,CPTPP委員會將決定是否啟動加入程序並成立加入工作小組。如果工作小組成立,台灣將需要在30天內提交其關於市場准入條款的提案。鑑於許多CPTPP成員是農產品出口大國,台灣可能需要重新審視當前的農產品貿易政策。
9.綠色投資動能持續。為因應日益嚴峻的氣候變遷挑戰,全球130多個國家已承諾於2050年實現碳中和,近40個國家承諾納入法律或政策文件。台灣目前也在評估設定碳中和目標的可行性,並已增加對綠色投資的政策支持,計劃引入碳定價機制。考量政策激勵與目前的成長趨勢,預計2021至2025年的再生能源供應可達到10%以上的年均成長。
10.數位化需求保持強勁。疫情推動數位化轉型,台灣的電子商務和電子支付在過去兩年均經歷了快速成長。隨著疫情後線下經濟活動逐漸回復正常,2022年數位化需求的成長可能有所放緩。但在消費者行為變化和數位基礎設施進步的推動下,成長率仍可能遠高於長期平均水準。2020年台灣數位經濟的總體規模已達新台幣4.9兆,佔GDP的25%;預計2025年可達7兆大關。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