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媽媽的父母親,過去都稱呼外公外婆或是外祖父母,教育部重新修訂《國語辭典簡編本》,未來也可以稱其為祖父母或阿公阿嬤!
台灣習俗在區別爸爸的父母和媽媽的父母,是以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區分;換言之,爸爸的父母稱為祖父母、爺爺奶奶,媽媽的父母稱為外祖父母或外公外婆。
不過,教育部重新修訂《國語辭典簡編本》,由於對象是中小學生,對於上述差異不再加以區別,對於媽媽的父母可稱為外祖父母,也可稱為祖父母或阿公阿嬤,當然也可維持原有的外公外婆的稱呼。
另外,《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則著重在「歷史語言」,因此維持原有稱呼,媽媽的父母仍維持外祖父母、外公外婆的稱呼。
對此,有網友表示贊同,認為現在哪有人叫外公外婆 都叫阿公阿嬤吧,外公外婆是第三人間的敘述。
但大部分人認為,吃飽太閒,也太無聊了,根本走火入魔,這跟性別歧視有什麼關係?選一個立委出來不是要改這個雞毛蒜皮、不痛不癢的東西,好像做了什麼大事一樣,左謬上身!
文章來源:PTT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