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今年推動「稻作4選3」政策,輔導稻農於4期作中至少有1次辦理休耕或轉旱作,「無米樂的故鄉」台南市後壁區種稻面積逾3000公頃,稻農配合新政再搭配「大區輪作」制度,今年一期大多選擇辦理休耕,而致申報種植面積僅420公頃。

後壁區公所統計,後壁是台南著名的稻米產地,一期稻作面積歷年超過3000公頃,以2020年為例,總計3340.15公頃;2021年台灣面臨百年大旱,曾文、烏山頭水庫蓄水量無法滿足嘉南地區一期作,灌區全面停灌,後壁只剩非灌區的土溝社區農民種稻,去年一期稻作種植面積只有425.98公頃。

今年後壁一期稻作申報種植面積為420公頃,與去年同期不相上下。後壁區農會指出,主因是稻農配合水稻新政,多選擇一期休耕,不僅每公頃可領4.5萬元休耕補助,還有節水獎勵,但農民辦休耕,對農會而言,不僅農藥、肥料銷量減少,且未來還得跑到其他區收購稻穀,運費成本恐增加。

後壁農會說,有鑑於5至6月的梅雨季,後壁農民一期作若不種稻,都直接休耕、不轉作旱作,然而因應水田輪作制度,農會今年一期作與農民合作試種黑豆、高粱和硬質玉米等旱作,如果收成量和品質佳,未來有機會在一期作推廣給農民栽種。

去年榮獲農糧署台灣好米禮盒網路人氣選拔冠軍的芳榮米廠,老闆娘黃麗琴說,新實施的水稻政策是為整體稻米產業好,但像他們有與農民長期契作的糧商,要再找到適合的農民不容易,因此今年只好拜託部分農民維持基本的契作量,以維持台梗16號、高雄145號、台農71號等米種商品的出貨量。

#農民 #公頃 #休耕 #一期稻作 #種植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