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山鄉橫山民俗文物館歷經多家廠商經營未果,閒置多年一直被視為蚊子館,經鄉公所與縣府攜手整備活化後,22日由副縣長陳見賢、鄉長張志弘等地方人士見證開幕,館內展示各式懷舊文物,並有傳統客家美食餐廳,期帶動內灣形象商圈,再次達到旅遊高峰。
橫山民俗文物館1996年由文建會補助一鄉鎮一特色館興建落成,後爭取交通部觀光局國際觀光魅力據點示範計畫補助,建築融合客家與閩南特點,主體為客家圓土樓,左側則有閩南建築常見的護龍,委外經營都不成功,變成蚊子館10多年,並可能漏水漏電,讓鄉公所每月要支付2萬多元的水電費。
鄉長張志弘說,去年10月將橫山民俗文物館周遭環境及內部整體設備,完成消防、防漏及電器設備等檢修,2個月就順利成功招商,得標的是原經營內灣戲院餐廳的業者范德忠,范去年疫情高峰時因租金壓力退租,這次以內灣圓樓人文客家餐廳之名取得文物館的經營權。
范德忠曾是客委會「客家小炒比賽」優勝獎得主,他說,建築物除按法規規定為陳列館使用外,附屬設施在法規容許設置餐廳及零售營運,並設置戲台恢復原有懷舊電影輪播,佈置早期各種電影海報,還有布袋戲台讓遊客互動,給到訪旅客帶來視覺、味覺的雙重饗宴。
副縣長陳見賢說,現在遊客不怕路途遙遠,只怕地方沒有特色,希望橫山民俗文物館充分展現地方特色,進駐廠商好好經營,縣府及公所一定全力支持,也歡迎各地民眾來橫山做深度的客家人文之旅。
交旅處長游志祥說,內灣是竹縣山區旅遊門面,每年遊客有1百萬人次,為提供旅遊帶狀更好的旅遊資訊,配合橫山民俗文物館活化,在館內設置旅遊諮詢站,讓假日遊客更了解當地旅遊資訊,將能串聯內灣老街、吊橋及火車形塑觀光網絡,促進內灣商圈產業及觀光發展。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