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開打半個多月,戰況陷入膠著,也使軍民傷亡不斷攀升,近期舉行的三次談判結果更幾無進展,對於戰爭可能會有哪些發展?日本《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8日就歸納出3種可能走向,第一,俄軍拿下基輔,建立傀儡政權。第二,北約和美國全力增援烏克蘭,俄軍攻勢受挫,形成長期對峙。第三,莫斯科發生政變。他坦言,自戰爭爆發以後,拜登的表現溫吞軟弱,讓大家非常失望。
矢板明夫8日在臉書發文指出,自己近日和曾長期住在莫斯科的前輩記者通了長時間的電話,一起分析了烏克蘭戰爭的幾種可能的結局,卻為此感到心情沉重。因為按照普丁的性格,一定會把戰爭打到最後,而憑著烏克蘭的軍事實力,是很難與俄羅斯的大部隊長期抗衡的。
他指出,討論也得出三種戰爭結局的可能走向。第一種可能結局是,俄軍拿下基輔,建立傀儡政權。澤倫斯基總統逃到到烏克蘭西部組織游擊隊,或者去波蘭建立流亡政府。但是,以現在俄羅斯的能力,是很難控制烏克蘭全域的,也不能服眾,因此,戰爭將長期化。烏克蘭有可能像當年蘇軍佔領的阿富汗一樣,變成一個戰爭泥淖。
第二種可能的結局,北約和美國加大支援力度,俄軍的攻勢被挫敗幾次後,退守回東部和南部沿海地區,然後經中國、以色列或印度當第三方出面斡旋,暫時停火,然後形成類似南北韓的局面。
第三種可能的結局,則是莫斯科發生政變或烏克蘭前線的俄軍倒戈,普丁被暗殺或被逼下台,俄國撤軍,烏克蘭的衛國戰爭取得勝利。
矢板明夫針對分析結果表示,目前看起來,第一種結局的可能性很大。但不管是第一種還是第二種,都可能是暫時的,因為俄羅斯很難長期對抗國際社會的嚴厲制裁,過了一段時間以後,俄國經濟崩盤,最終,第三種結局還是可能發生。
他並提到,不過,最讓人擔心的是,雖然現在北約看上去空前團結,但幾個大國實際上是各懷鬼胎。如果制裁長期化以後,各國的利益受損,也有可能被俄羅斯慢慢逐個擊破,致使制裁破功。
他接著表示,這個時候,國際社會其實最需要的是一個強有力的領袖,而能夠擔任起這個角色的,只有美國總統。很遺憾,戰爭爆發以後,拜登的表現溫吞軟弱,讓大家非常失望。
現在不僅是德國、法國、英國、日本的領導人在等待美國拿主意,俄羅斯的普丁、中國大陸的領導人也在觀察美國如何出手。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