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供應鏈缺貨,IC Components大幅成長,加上新聚思處分利益,聯強2021年稅後淨利達到173億元,年增112%,創歷史新高紀錄,每股稅後盈餘(EPS)10.35元,賺超過一個股本。聯強也將配發現金股利5元寫下新高。展望2022年,聯強旗下四大業務將持續成長,其中包括資訊商用、通訊、IC元件業務將有雙位數成長,尤其通訊事業今年將重回大成長,看好全年營運表現,但儘管多數產品線仍維持雙位數成長,然而考量聯強2022年將缺少處分投資利益,以及受惠半導體供應鏈缺貨,IC components年增36%的強勁成長動能,獲利之成長幅度恐不如2021年。法人投資建議為區間操作,區間價59.6~74.5元。

聯強2022年2月營收266億元,年增20%,創同期歷史新高;2022年1、2月累計營收601.94億元,年增12.44%,亦為同期新高。受惠於半導體終端需求仍未消化完畢,供應鏈供需仍緊俏,營運維持高檔,本土投顧法人預估,首季營收可望再創同期新高。IT commercial營收150億元,年增9%,佔總營收比重為25%;IT consumer營收231億元,年增14%,佔總營收比重為38%;Telecom營收28億元,年減8%,佔總營收比重為5%;IC Components營收193億元,年增18%,佔總營收的比重32%。

聯強看好IT commercial領域在今年的成長,過去兩年受到供應鏈缺料以及疫情造成缺工干擾,商用IT設備難以順利建置,但營運智能化、數位轉型仍是許多企業的目標,因此預期在今年度供應鏈缺貨情形緩和後,商用IT建置將會大量出現,聯強在IT commercial領域也將受惠而有雙位數成長。IT consumer領域,儘管2021年PC、NB出貨達到高峰,滿足了消費型市場的需求,不過電競筆電市場仍隨著參與人數增加而成長,此外,PC、NB周邊商品也將隨著PC、NB出貨量增加,在今年開始看到需求成長,而投身成為創意工作者(如 Youtuber)的人數增加,以及為優化創作而產生的周邊產品需求,也是IT consumer的成長動能之一,因此儘管PC、NB出貨量在去年達頂峰,不過周邊商品的需求仍使IT consumer領域在今年維持單位數的成長。

Telecom領域過去受到華為禁令影響華為手機銷售,預期今年度華為影響轉淡,營運谷底走揚,加上印度市場引進中國手機品牌,將有助於Telecom領域的業績在今年度有雙位數成長。IC Component領域在聯強打造「營運管理服務平台」串聯整合能力,並引進更多品牌後,在2021年供應鏈缺貨時發揮優良的效益,2022年儘管供不應求情形稍有改善,然而仍處於客戶訂單多於庫存的供不應求狀態,交期從去年最緊缺的六個月緩解至三至四個月,然而與過去正常的一個月交期相較供應仍緊缺落後,2022年儘管消費型PC、NB出貨量面臨修正,然而5G、AIoT、雲端等趨勢仍然明確,因此整體半導體市場需求仍呈現成長,也支撐IC Component領域為持雙位數成長。

整體而言,法人預估2022年全年度營收4627.47億元,年增13.19%,預估營業毛利200.55億元,年增13.96%,毛利率4.33%,預估營業利益114.61億元,年增22.80%,預期在規模效益下,營業費用率下降,預估營業利益率自2021年2.28%上升至2.48%,預估稅前淨利159.67億元,預估稅後淨利124.34億元,年減28.01%,預估稅後EPS為7.45元。

法人投資建議為區間操作,區間價59.6~74.5元,儘管多數產品線仍維持雙位數成長,然而考量聯強2022年將缺少處分投資利益,以及受惠半導體供應鏈缺貨,IC components年增36%的強勁成長動能,獲利之成長幅度恐不如2021年。聯強最近五年本益比區間約為5~12倍,以2022年稅後EPS計算,目前本益比9.58倍,處歷史本益比區間中值。

#聯強 #年增 #2022年 #預估 #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