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長梁萬年22日表示,疫情持續兩年多,難免麻痹鬆勁,因此還要特別強調「提高認識、統一思想」,要克服僥倖心理和麻痹情緒非常重要,尤其是抗疫工作可能忽視的三大誤區:誤認Omicron病毒株是溫和的、誤認可以跟外國一起躺平、忽略病毒株變異是新冠肺炎非常重要的特徵等。

梁萬年分析,一是認為Omicron這個病毒株是溫和的,有人稱為它是大號流感,從專業上反覆說,現在不能說它就是大號流感,它仍然有危害,特別對龐大14億人口是有危害。

二是國際上有一些國家已經放鬆甚至是躺平,認為他們做了,應該跟著做。但是要深刻地認識到,這一塊的基礎不一樣,防控理念不一樣,中國政府、中共的防控理念是健康生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會通過被動的免疫來獲取人群的免疫水準提升。

恰恰是要爭取藉由主動的免疫和能力提升,來戰勝疾病、減少感染,前幾輪狀況,大陸國家是防控的優等生,總的感染人數極少,對於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也比較好的平衡疫情防控和社會經濟發展。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選擇「躺平」的話,必然是前功盡棄,躺平結果,尤其是對Omicron,傳播速度非常快。再加上我們資源的不平衡性,一些脆弱人群的疫苗,全程和加強針的接種還沒有完全到位等,所以我們不能夠躺平。但是這種思想大家肯定是有的。

第三個誤區,大家往往忽視了新冠肺炎病毒株變異是非常重要的特徵,誰也不能保證Omicron株就是最後的一個變異株。在這種誤區上,還是要有清醒認識,要堅持現在總策略和總方針不動搖,要看到希望。

現在疫苗有效,但防感染或防新的變異株,如何再進一步增強效能,科學家都在加快研究。已看到比較有效的藥物面市,但還沒稱之為特效,這塊研究在加快,而且一些簡便、實用的中醫藥,也被廣泛使用。

所以在藥物手段上,也看到希望、曙光。有一系列科技,比如核酸檢測,再加上精細管理,不能輕言放棄,還是要強化。

梁萬年強調,期盼著有一天病毒越變越溫柔、越弱了,有效藥和特效藥已出現了,疫苗更加有效了,包括國際上的一些疫情也下降了,在這種情況下,相信會綜合考慮中國疫情的態勢,病毒和疾病的危害性,中國的防控能力,然後採取更加適應的措施來應對這種疾病。所以當前還是要把疫苗接種、精細化防控總方針、總策略堅定不移地堅持下去。

#躺平 #大陸 #Omicron #病毒株 #新冠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