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停課標準引家長反彈 陳時中反問:原來的規定真的比較嚴格?|中時新聞網

國內本土確診個案暴增,台灣從清零走向與病毒共存,北市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科醫師蘇一峰表示,想與病毒共存,許多配套措施仍嫌不足,他拿英國5點跟台灣比較,包括和專家討論共存指引、國人群體免疫、國內研發量能、完整抗病毒藥物及醫療資源,相較之下台灣只有最後一項贏英國,因台灣就醫方便,再加上醫護爆肝守住第一線,忍不住大酸「終於有一點贏英國了」。

蘇一峰昨(13)日於個人臉書指出,與病毒共存需要許多配套措施,如英國,找了許多專家製作幾10萬字的指引,並完整宣布計劃;台灣還在找專家開會討論,且目前的初步結論也不說與病毒共存,而是「新台灣防疫模式」。

第二是英國的疫苗覆蓋率很高,也有許多人已染疫,社會達到群體免疫;台灣疫苗接種率算高,但目前還沒有大規模的群體免疫。第三是英國為AZ疫苗、抗病毒藥研發的第一線,有許多研究數據可參考,台灣在研發方面比不上英國,不過疫苗及藥物可以用買的。

第四是英國準備與病毒共存前,早備妥500萬人份的抗病毒藥物、單株抗體,加上大量篩檢量能;台灣停留在採買階段、準備快篩。最後是英國公醫制度看病麻煩,反觀台灣就醫方便,醫護人員又任勞任怨,蘇一峰忍不住大酸,「終於有一點贏英國了」。

許多網友感慨,「只有第5點贏英國,真的是滿滿辛酸」、「笑著笑著就哭了」、「真的,覺得要開放共存,但配套措施好像都沒有」、「指揮中心有考古題不看,人都在考場了還硬要自己創造答案」、「第一次覺得決策非常糟糕」。

#病毒共存 #台灣 #新冠肺炎 #英國 #防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