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縣池上鄉公所與花蓮縣水產培育所29日攜手合作在大坡池生態教育區舉辦幼魚放養活動,總共放養3000隻菊池氏細鯽和高體鰟鮍。池上鄉公所已移除1.3萬公斤的外來種害魚,並針對此次放養活動也特地架設圍網隔離害魚,盼打造原生種魚類的復育區和種源庫。
池上居民表示,早年只要餐桌上有米、有魚,便是富足的象徵,池上鄉早年因大坡池魚產豐盛,有魚米之鄉的美名,其中米指的便是聞名全國的池上米,而魚是大坡池水產之一的菊池氏細鯽,該魚種曾是池上便當的指定配菜,但近年由於棲地破壞、農藥和外來魚種入侵的關係,導致大坡池菊池氏細鯽銳減,幾乎不見蹤跡。
池上鄉自2017年以來不斷舉辦大坡池除害魚活動,5年下來共移除1萬3038公斤的害魚,活動除有效控制害魚數量外,更讓大坡池原生魚蝦有了繁衍喘息的機會。
為使大坡池生態復育更進一步,放養的原生魚種菊池氏細鯽和高體鰟鮍由花蓮縣水產培育提供並協助。池上鄉公所表示,為降低外來種魚類對於大坡池的影響,此次特別選擇曾將水放乾的蓮花池區,並架設圍網希冀有效隔離害魚,期盼打造出大坡池原生魚類的復育區和種源庫。
池上鄉長張堯城說,全鄉不斷移除金寶螺、琵琶鼠和泰國鱧等外來種,減低大坡池生態環境危害,近期將恢復大坡池原有水域面積,並復育菱角田營造水雉樂園期望讓大坡池魚蝦滿池盛景再現。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