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今日新增2702本土個案,台北市長柯文哲坦言,近日7大篩檢站人數暴增、陽性率飆破13%,代表社區感染相當頻繁,他憂心,當真正確診數超過PCR篩檢量能時,恐出現「假性平緩」現象,因此明起開始,只有快篩陽性者才能到場做PCR,避免篩檢量能被擊垮。
不過,北市府後來改口,並非強制,就是做好分流,一道是給一般民眾,包括無症狀、但有重覆足跡或身邊有人確診等狀況者,一道綠色通道則專供快篩陽性者使用,市長的意思是PCR量能有限,呼籲大家盡量把量能留給快篩陽者,讓醫療量能做最有效率的使用。
柯文哲下午主持防疫記者會,他表示,全國個案數從上周開始「跳起來」,這禮拜應該會更高,目前北市7大社區篩檢站出現「不好的數據」,其陽性率從過去的1%攀升至12.3%,昨日更突破13%,表示在社區當中的感染人數越來越多。
柯文哲憂心,目前確診與否是用PCR陽性作爲標準,但全台北所有醫院的篩檢量有限,未來數據沒有繼續增加,可能是因為PCR沒辦法走,而非病人數沒增加,所以看中南部縣市數據可能比較準確,北部地區則不然,當真正確診人數超過PCR量能,會因為篩檢量能的有限造成「假性平緩」現象。
為此,柯文哲拍板,明天開始,原來的7大篩檢站會做策略改變,不再是作為市民朋友自我檢測用的,只有快篩陽性者才來,如果沒症狀和理由就不要跑來,「不要沒病的擊垮真正有病人的需求」,快篩陽者記得帶著檢體至急診,可從綠色通道快速通關,因為全市社區篩檢站每天僅能做4000多人,要再增加會有困難。
柯文哲接著說,國內現在尚未把快篩陽性當成實際確診,但台北數據顯示,快篩陽且有症狀,PCR陽性的機會超過99%,從統計上來看,快篩陽後來PCR陽的機率約落在85%到90%,因此他認為快篩陽在現階段應要視為PCR陽,當PCR量能趕不上時,可將快篩陽當成是確診來處理,這樣比較安全。
柯文哲說,快篩陽但沒症狀者可前往篩檢站確認,快篩陽且有症狀者,做完檢測後應在家裡乖乖等著,因為PCR篩檢狀況塞車,可能2天後才會接到健保快易通通知,若身體不適就去醫院,符合急診標準可打119,北市這1、2天會建立居家診療系統,會和台北市醫師公會合作,快篩陽但未經PCR確認前,若有症狀可以進行通訊診療。
柯文哲呼籲,有症狀先快篩再就醫,請將PCR公費篩檢站量能優先留給快篩陽性者,家中也應準備常備藥物。目前從統計看來,疾病對長者殺傷力比較大,死亡率較高,尤其台北市有很多長者連一劑疫苗都沒打,自己要小心,躲好躲滿。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