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2050淨零碳排,北市今年三讀通過「台北市淨零排放管理自治條例」,但台北市議員汪志冰質詢時指出,北市太陽能發電占比遠低於全國平均值13.5倍,且公部門大樓太陽光電設置率僅8.7%。產發局長林崇傑表示,會重新盤整公有機關可設置處,約需要三個月。
針對太陽能發電現況,汪志冰19日質詢時指出,北市訂定的自治條例以2005年度碳排放量1307萬公噸為基準,2020年碳排放量1138萬公噸,雖減少13%,但也僅完成2030年目標的3成3,剩10年時間還有約6成7要努力,時間顯然非常緊迫。
汪志冰說明,若跟全國比較,太陽能發電在全國發電占比為2.7%,台北市卻僅0.2%,遠遠落後13.5倍,因為發電條件跟其他區不同,要付出努力就比較多,「自治條例訂在那裡不是參考」,不能說沒達到目標是條件不一,恐無法接受這說法。
台北市近三年太陽能設置情形,汪志冰說明,2030年須達成太陽光電發電設置容量至66百萬瓦,減碳量3.1萬公噸,但2020年北市太陽光電發電量達33百萬瓦,減碳量1.5萬公噸,換算下來未來10年僅減少碳排量1.6萬公噸,僅占2030年減碳目標354萬公噸中0.005%,簡直是九牛一毛。
汪志冰說,公務機關現有2245處,有196處裝設太陽能板,裝設率僅8.7%,其中240所公立高中以下學校已有122所設置,學校裝設5成為最高,但公有市場設置率僅6%,48處市場僅3處裝設,還有些是早年自治會自發向中央申請補助裝設回饋攤商,總量來看,還有很大裝設空間。
汪志冰指出,私人設置太陽能發電量為32%,108年原先編列200萬預算僅能補助5案,但發現塞車嚴重動用二備金350萬加碼12案申請,如果要加速降碳排,補助經費遠遠不夠,不是民間不願意做,只要政府願帶領,這塊是很可以開發的。
汪志冰建議,重新檢視並提高北市太陽能光電規畫,清點公務機關可設置處,設定短中長期目標,此外,針對私人裝設補助經費一年460萬也應再增加,補助誘因夠,才會提升民間意願。
林崇傑指出,北市主要為太陽光電,還有微型水力,至於地熱能要再跟中央討論,需要中央幫忙推動,此外,減碳不只靠太陽光電,還有很多策略同時進行,創電部分是太陽光電,節電、蓄電則有很多部分能實行。
林崇傑說明,會重新盤整公有機關可設置處,約需要三個月,獎勵民間的補助也會想辦法增加,一個月內能處理,至於太陽光電設置量提高,會配合淨零碳排新規定,再調整數字。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