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政府力推2030雙語國家政策,各界批評聲浪不斷。台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今(1)日舉行《雙語國家狂想》新書發表會,東海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何萬順表示,英語獨大,不僅勢必壓縮其他語言發展,這項政策更只會導致外語文教育走向平庸的英語,最後變成「人人通,但也人人鬆」。
何萬順認為,民進黨政府之所以提出雙語國家政策的原因,在於聯手英檢業者對民眾洗腦,讓大眾以為台灣人普遍英語很差,即「台灣菜英文」,但在各國參加英檢大多是菁英階級,因具有升學或工作需要才報考,台灣考英檢則是好比全民運動,成績表現當然落後其他國家。
何萬順提到,英文雖重要,但並非唯一,而台灣缺乏英語學習環境,政府如執意推動雙語教育,最後只會導致英語教育走向平庸與貧乏。
擔任《雙語國家狂想》主編的台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長廖咸浩說,蔡政府並沒有經過任何專業諮詢便自行推動雙語政策,當中僅參照英國文化協會等利益團體的報告,就讓政策上路,但這起政策實則連大學英文系教授都極度反彈。
廖咸浩指出,蔡政府硬推的雙語政策是一個全英文授課政策,目的是要把英文從學科變成學習工具,但如果所有課程都採取全英語授課,狀況最後會變成像是孟加拉人用英語學習大一物理,學生聽不懂,學習變糟糕,英文也更是不會變好,該政策絕對是「錯誤、錯誤、再錯誤!」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文宣部主任羅德水認為,在中央政策主導下,不少縣市紛紛出現「雙語教師」招考,不只排擠專業師資結構,甚至連國文科教師筆試都要考英文,還規定口試要用英文進行,「亂象簡直是走火入魔」,希望教育部盡早承認錯誤,並從源頭導正。
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退休教授周中天則表示,台灣人之所以陷入獨尊英文的迷思,在於絕大多數國家將英文作為官方語言,但當中許多國家前身都是英國殖民地,但台灣並非英國殖民地,缺乏條件推動英語作為官方語言,英語更不是台灣社會環境的自然語言,勉強執行雙語教育政策,只是緣木求魚。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