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環球時報》2日報導,在德國批准中資企業入股漢堡港貨櫃碼頭及德國總理蕭茲即將出訪大陸之際,歐洲個別政客老調重彈,又發出「對中國投資不應天真」的警告。中國駐希臘大使館旋即指出,在漢堡港之前,中資企業已有在希臘比雷埃夫斯港成功合作的案例,予以反駁。
路透1日報導,歐盟負責內部市場業務的執行委員布雷頓受訪時稱,歐洲各國政府和企業必須意識到中國是歐盟的競爭對手,在批准中國投資時不應天真,「我們必須高度警惕」。
路透報導,布雷頓這番言論部分針對德國。過去幾年,歐盟通過一系列保護措施,加強限制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企業投資,以確保競爭對手不會在歐盟獲得更多政治影響力。但德國最近決定批准將第一大港漢堡港的部分股權出售給一家中企,令歐洲許多外交官感到「困惑」。布雷頓對路透表示,與最初提議的將漢堡港碼頭超過1/3的股權出售給中國遠洋海運集團相比,他更支持德國准許中方收購24.9%股權的決定。根據德國法律,股東只有持有25%以上股份時才有營運決策權。
布雷頓提到,自2019年歐盟將中國視為「系統性競爭對手」以來,歐盟通過了一系列措施,用以阻止其他國家對歐盟各國關鍵基礎設施的投資。不過他同時承認,是否採納這些措施並改變原有的政策,由各成員國自行決定。
《環時》報導稱,在漢堡港之前,中資企業已有在希臘比雷埃夫斯港成功合作的案例。近日,個別歐洲媒體在評論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收購德國漢堡港貨櫃碼頭股份一事時,將兩者對比,甚至炒作「比港由中企控制,中國說了算」。中國駐希臘大使館發言人11月1日就此回應說,中國始終堅持經濟全球化的正確方向,秉持互利共贏的原則開展對外投資合作。有比港合作的成功經驗在前,其他歐洲合作夥伴應該更多看到信心、受到鼓舞。
據報導,中國駐希臘大使館當天披露成功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克服烏克蘭危機和能源問題等不利因素影響,比港港務局(PPA)取得亮眼業績,營業收入達1.458億歐元,同比增長28.02%;毛利潤達8314.6萬歐元,同比增長49.06%。希臘使館發言人表示,中希比雷埃夫斯港務實合作的成功有目共睹,這表明,跨國項目合作能否取得成功、造福當地,不僅取決於投資者的專業管理能力,更取決於合作雙方齊心協力謀發展的共同信念。
報導表示,上述事實對歐盟內部出現的「警惕中資」聲音形成有力駁斥。與個別政客不同,歐洲商界仍對中歐開展正常經貿合作,加強相互交流表示支持。德國工商總會總幹事長馬丁·萬斯萊本近期明確表態支持德國總理蕭茲11月4日率團訪華。萬斯萊本稱,德國、歐洲甚至整個世界在許多方面依賴中國,並依靠中國來解決一些重大問題,包括氣候變化和糧食安全等。他強調:「沒有中國,我們將永遠無法真正解決這些問題。」他還表示,關於中企入股漢堡港的討論是一場象徵性討論,德國或歐洲的經濟獨立不會由少數人的股權來決定。
2021年,中國與歐盟進出口總值達8281億美元,同比增長27.5%,創歷史新高。2021年,中國是歐盟第一大交易夥伴,歐盟是中國第二大貿易合作夥伴。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