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面對轉型S科技廊帶核心熱區,淨零碳排及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浪潮下,「農地保全」是重要議題。國民黨候選人柯志恩12日在高雄市第4屆市長選舉公辦電視政見發表會上強調,要提供農民公糧收購價格、補助,以「高雄」為招牌協助行銷並強化出口,更要協助農村創生,讓年輕人回流。
國立中山大學教授郭坤瑞提問,高雄如何保存農、漁業產值高值化、保障所得,同時也讓碳匯成為經濟的一環?
、
柯志恩認為,2021年4月國土規劃的區分當中,高雄區分了四個類別,農業大概都分布在美濃、永安、彌陀、大樹等。她很清楚,農業和第一級產業只佔了百分之7,跟第三級服務業等相比之下占比很小,但當然很重要。
柯志恩指出,烏俄戰爭也衝擊到地方農業,市府當然要提供公糧收購價格,這部分已經十幾年都沒有調整,是未來的市長必須跟農委會要求的。水稻收入、保險、禁用區,也要用大幅的補助來協助。
台灣和大陸關係不佳,市府勢必要提高跟他們協商的條件。針對出口東南亞和日本的農產品,要取得更多國際認證,才有利出口。未來會強調農產品的生加工,讓高雄成為首選,「高雄」是我們的招牌。
柯志恩表示,對農村來說,創生是很重要的。如何透過地方創生讓年輕人回來,政府能提供補助,讓年輕人帶動周邊和年老的這群人,創建青銀合力、農業精緻經濟、觀光等。農業的創生將是強化的重點。
青年應該要用高科技的方法,市府幫他們推銷,用更多科技智慧型、數位化的方式協助農產的提升,市府的角色就是要扮演平台來進行這些工作。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