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系教授劉江永19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7日在泰國曼谷會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毋庸諱言,中日之間還存在亟待對話解決的各種課題,兩國民間感情尚待改善。岸田文雄作為自民黨內大平正芳派宏池會的政治傳人,並非日本政界傳統的右翼保守勢力代表。他向中方表示,日本的發展繁榮離不開中國。日中合作擁有很大潛力,兩國對地區和全球和平繁榮負有重要責任,日方願同中方共同努力,實現日中關係的健康、穩定發展。對此,中方會聽其言觀其行。
劉江永表示,這是鑒於岸田政府的外交安全戰略與大平正芳時期有明顯不同。岸田曾長期擔任安倍內閣外相,目前執政地位仍需依靠自民黨內最大派系前安倍派與大老麻生太郎的支持。大平首相當年提出的綜合安全保障戰略、環太平洋合作構想,被安倍針對中國的國家安全戰略和「自由開放的印太」構想所取代。
劉江永分析,岸田表示,對中國「該主張的就主張,能合作的就合作,推進具有建設性、穩定的日中關係」。他在會談中主張的重點,是日方對釣魚台群島、台海局勢、「人權」等問題的關切。盡管在中美元首會晤後,日本不能不考慮同中方對話,但岸田並未像美國總統拜登那樣表示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不支持台獨,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的體制,不尋求加強同盟關係反對中國,無意同中國發生衝突。這說明日本當政者尚未就此形成共識,也未回歸大平時代主張日中友好的對華政策。
劉江永稱,岸田回國後將討論敲定新《國家安全保障戰略》《防衛計畫大綱》及未來5年的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畫。年底前還將就釣魚台群島等問題舉行海洋安全相關閣僚會議。今年4月日本自民黨政務調查會下屬安全保障調查會報告曾把中國定位為「地區和國際社會安全保障的重大威脅」。而為應對「威脅」,日本將發展打擊敵方指揮中樞和基地的所謂「反擊能力」,5年內將把防衛費增加到GDP的2%以上。
本次中日領導人會晤雙方確認「互不構成威脅」意義重大。因為如果日本視中國為「威脅」,就可能落入預言的自我實現。日本若走上「經縮軍膨」、與鄰為敵的歧途,不僅將損害中日關係、東亞和平穩定,也將損害日本的國家利益。
劉江永認為,在上述消極戰略動向與現象的背後,是日本宣布「購島」10年來圍繞釣魚台群島歸屬認知爭議發生的三大變化:一是,日方否認中日雙方曾達成「擱置爭議」的共識也不再接受「擱置」;二是,在日本,該問題已成為影響對華感情、涉台問題、國家安全戰略及對外戰略的重要戰略支點;三是,中日雙方執法船在釣魚台海域同時存在,海上危機管控的風險和成本上升,局部對抗潛在影響著兩國關係全域與戰略風險。正是在上述背景下,2022年9月日本NHK最新民調顯示,認為中國是日本安全威脅的占81%。
未來50年中日兩國的共同利益無疑是實現可持續發展與可持續安全。中國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願同國際社會一道努力落實。全球安全倡議的第一條是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處理中日安全關係也不例外,如何把全球新安全觀具體落實到兩國之間最棘手的問題上需要智慧、知識與耐心。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