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瓦格納雇傭軍團短暫的反叛行動突顯了莫斯科的軟肋,為中俄關係注入了新風險。軍事戰略分析人士指出,在中國挑戰美國主導全球政治秩序的過程中,俄羅斯是其主要盟友,未來不論由誰來領導俄羅斯,中共此一全球地緣政治策略暫時還不會改變。

《華爾街日報》在一篇分析瓦格納兵變對中國影響的文章中指出,中國結束「動態清零」防疫政策後,努力站在全球外交舞臺的前沿,以更大膽的方式展示實力,以匹配其身為世界第2大經濟體的地位。其中包括斡旋伊朗與沙烏地阿拉怕2個宿敵恢復邦交,並推動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和談、解決烏克蘭與俄羅斯戰爭問題。此外,對全球提出新的發展和安全倡議,宣揚習近平在國際秩序上的願景,以對抗美國霸權主義。

分析指出,在這一過程中,中國政府進一步與俄羅斯交好,以抵制美國領導的民主國家聯盟的壓力。不料瓦格納兵變失敗引發俄羅斯內部動盪,增大了普丁在國內的壓力,外界對俄羅斯能否維持在烏克蘭的戰爭行動提出新的疑問,這使得與普丁的關係成為習近平的負擔。

前美國中央情報局資深官員卡爾佛(John K. Culver)為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撰文稱,「對習近平和中國來說,在西方支持的烏克蘭軍事反攻行動和制裁取得成功的情況下,俄羅斯的內亂和不穩將造成普丁進一步被孤立」,對中國來說,「務實的選擇是緩和與美國和歐洲的緊張關係,但事實證明,習近平前幾任領方人更注重意識形態」。

報導表示,北京方面沒有表現出任何拋棄普丁的跡象,對有關習近平和普丁最近是否瓦格納叛變進行交談,中方避而不談。對於普丁在入侵烏克蘭上的困局,中共官員則表示,此事與收復台灣的決心無關。

儘管中國堅定不移地公開支持俄羅斯,但幾乎可以肯定,莫斯科最近的動盪正在成為北京擔憂的來源。總部設在北京的全球化智庫(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的副主任高志凱(Victor Gao)表示,瓦格納事件完全出乎了中國等許多國家的意料。因為俄羅斯的不穩定加大了烏克蘭戰爭升級的機率,可能會促使俄羅斯更認真地考慮部署核武器。俄羅斯可能爆發內亂,增加了俄烏和平談判的緊迫性。

報導指出,中國曾在5月派遣一名外交特使到歐洲進行俄烏戰爭調停工作,但至今未有任何具體成果。

俄羅斯與中國有數千公里共同邊界,也是中國的主要能源供應國,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研究中俄關係的高級講師科羅列夫(Alexander Korolev)說,儘管俄羅斯出現了動盪,但北京方面可能會繼續經營與莫斯科的政治夥伴關係,將其視為對抗美國的重要橋頭堡,無論誰領導俄羅斯,「他們有更大的棋局要下」。

文章來源:俄羅斯動盪破壞中國全球外交「棋局」

#瓦格納 #俄羅斯 #中國 #普丁 #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