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失智人口逐年增加,根據衛福部統計推估,到了2030年,我國失智人口將成長超過50萬人,是值得重視的議題。對此,新北板橋原力復健診所主治醫師王竣平提醒,日常只要多加留意12項危險因子,包含社交接觸少、過量飲酒、缺乏身體活動、糖尿病等,就有機會降低4成失智症風險。
王竣平在臉書專頁「疼痛科&復健科-王竣平 專科醫師」發文表示,失智不僅可能失去工作能力,嚴重還會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甚至「失智失蹤」會演變成社會問題,對於進入高齡化社會的台灣來說,是不可忽視的衝擊。
談及失智症該如何預防,王竣平整理出下列12項可改變的危險因子,佔全球失智症患者40%,只要多加留意,就可預防或延遲罹病的機率:
●教育程度低:45歲以前,若教育程度較低,會影響到認知儲備。
●高血壓:針對失智症,45~65歲的收縮壓建議控制在130毫米汞柱或以下。
●聽力障礙:建議有聽力障礙者使用助聽器,否則聽到的聲音少,也可能會減少大腦刺激。
●吸菸、空氣污染:不管幾歲戒菸,都被認為可以降低風險,二手菸也不可輕忽,所以一定要小心謹慎。
●缺乏身體活動、肥胖:45歲以上保持運動都可降低失智症,可能是因為透過降低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來預防。
●憂鬱:憂鬱會導致失智症,但反過來失智症也可能導致憂鬱,兩者會互相影響。
●糖尿病:糖尿病會影響腦部血管健康,是失智症潛在的風險。
●社交接觸少:社交接觸多的人,比社交界處少者,得到失智症的風險較低。
●過量飲酒:會引發早發性的失智症及65歲以上的失智症。
●腦部外傷:腦部損傷可能會造成早發性的失智症,要盡量減少年輕時的頭部損傷。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吸菸有害健康!戒菸專線:0800-636363。
★《中時新聞網》關心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