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府已舉辦24年的國際偶戲節,日前文化部審查「補助地方文化特色及藝文人口培育計畫」今年完全不補助, 布袋戲扎根計畫也被砍一半經費,令雲縣府錯愕不已,相較台南市補助動輒上億元,雲林張麗善今(1日)再抨擊文化部「再怎麼野蠻也不應砍代表台灣意象的布袋戲補助」。
張麗善表示,雲林縣政府這次提出3案申請補助,1、是雲林國際偶戲節,2、成龍濕地流動藝術饗宴 ,3、北港神工傳藝計畫,已辦24年的國際偶戲節完全被刪補助,僅北港神工傳藝計畫獲補助。
她進一步說,布袋戲教育植根推廣計畫在3年前補助620萬元、扶植據點48校,今年僅剩350萬元、扶植據點減至23校,文化部花錢做文化券、文化體驗,卻不能補助幾百萬元讓地方藝術有機會傳承、保留、培養人才, 何況文化部的師徒制甚至還有補助。
她表示,砍200、300萬元布袋戲扎根計畫對文化部來講不多,對窮鄉僻壤的雲林縣卻傷害極大,這些補助是為具有潛力的布袋戲小苗成為為未來的黃海岱、黃俊雄而鋪路。
她強調,布袋戲是最具台灣特色的重點文藝活動之一, 本應善加保護,倘若雲林縣府不懂珍惜,文化部才該擔心,去年她親赴法國簽訂偶戲交流合作意象書,雲林布袋戲文化大大提高台灣的能見度。
張麗善表示,文化部檢討雲林縣布袋傳習中心進度延宕, 這有幾個原因,一是缺工,二是物價波動、預算增加,加上外觀是手掌造型,尋找合適廠商花了一些時間,縣政府比文化部更著急 ,但今年一定會完工。
張麗善說,評審委員若以此理由而刪除對雲林縣國際偶戲節、布袋戲植根計畫的補助 ,著實令人不解、遺憾。
她也表示,文化部說1縣市只能報1案, 這是齊頭式的平等, 全台各縣市總計只補助2000多萬元 , 卻不檢討文化券、文化體驗活動等巨額預算排擠更重要的縣市藝文傳承工作,「這樣的文化部很奇怪」。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