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受暖冬影響,今年紫菜和海菜都歉收。而且疑連海龜產卵都受影響,因為海龜孵化期間一般落在7-12月,但澎湖望安綠蠵龜保育區卻有一窩龜卵在日前孵化,也創下最晚孵化的時間紀錄。不過,這相對低溫的環境,可能這窩孵化的稚龜會有更多是雄龜,也為目前海龜雌雄失衡帶來一點挹注。
澎湖縣農漁局秘書張宏安表示,一般海龜產卵主要於5-10月,孵化50-80天不等,故孵化期間落在7-12月,但這窩到11月才產卵,比其他龜晚一個月才上岸,加上冬天氣溫低孵化期又拉更長,孵了80多天到2月才孵化,確屬少見。
農漁局指出,望安綠蠵龜保護區,去年18窩總計產下969顆卵,孵化出613隻稚龜(其中有44隻狀態不佳送救傷中心收容)。其中日前孵化出的即是最後一窩(第18窩),是今年2月21日孵化,總卵數72顆,孵化50顆、27隻活稚龜、孵化中死亡22顆、未受精0顆。27隻稚龜中有5隻臍帶未脫落,卵黃未吸收完全,進行暫時收容照護2-4週。
由於海龜出生時的性別並不是像人類一樣,是由X和Y這兩條性染色體所決定,而是會在孵育之前受到環境溫度的影響,產生公母之別。愈接近「關鍵溫度」孵出的雌雄比例越相等,而關鍵溫度約為26-28℃,但如果孵化溫度低於此時,孵出的多是雄龜,高於此則多是雌龜。
然而過去幾年來,受氣候暖化影響,全球不少地方都打破高溫紀錄,部分地區孵化成雄性的數量正在加速銳減,像澳洲大堡礁一帶的綠蠵龜,雄性海龜與雌性海龜的比例是1:116,如果繼續惡化,可能會影響到族群繁衍。
也因此,雖然稚龜除非透過解剖生殖腺外,否則還看不出雌雄,要到亞成龜才能辨別。但第18窩這批孵化時環境溫度明顯低於關鍵溫度的稚龜,根據推論,很有可能多是目前雌雄失衡所欠缺的雄龜。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