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萬年溼地群之一的海豐溼地生態池,因強勢外來種琵琶魚生活習性的關係,造成邊坡護岸自然性崩落,屏縣府向中央爭取經費進行改善,選用環境衝擊最低的生態工法施作,耗時1年多,在世界地球日4月22日重啟,不但育有二級保育類動物凌波仙子水雉,豐富的自然生態,更是休憩及教學研究的重要景點。
屏東縣長周春米表示,溼地有淨化河川水質的功能,在縣政府團隊用心營運管理下,充分發揮涵養水源、調節氣候,逐年孕育豐富且珍貴的生態資源,海豐溼地從2009年由環境部補助屏東縣政府設立以來,已有15年歷史,邊坡護岸的崩落有危險之虞,而為了提升水質處理效率,爭取中央補助改善處理設施,縣政府也自籌配合款896萬元,共斥資2800萬元進行生態池邊坡改善工程。
屏東縣環保局長顏幸苑表示,設計規劃階段多方聽取民意及專家建議,採生態工法並選用多孔隙、高透水性的石籠作為基礎,由箱型石籠、土石籠護坡與抗沖蝕網袋組成的護坡,既顧及生態棲息生長,又可減少土壤沖蝕與流失,其中工程難度在於,為避免干擾二級保育類水雉繁殖期,特別要求且掌握工程進度,讓珍貴物種在安全無虞的環境下孕育迎接新生命。
周春米說,海豐溼地位於屏東市與九如鄉交界,常有農民騎機車經過此處,往來於屏東、九如之間,雖一旁有產業道路,但較顛頗難行,有不少里長向她反映,因此縣府也將研議改善方案,讓民眾交通方便,又能保護自然生態。
屏東縣環保局指出,海豐溼地生態復育有成,尤其水雉繁殖數量逐年遞增趨勢,已由原來的4隻,到去年增加到62隻,顯示萬年溼地群已成為水雉在台灣的重要棲地之一,另外還有黑鳶、彩鷸等,同為二級保育的鳥類,如此豐富生態構築的水岸廊道,營造了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和諧共存氛圍,提供景觀休憩及戶外教學,有「屏東市後花園」之稱,為城市美學最佳典範。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