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統計,上月14日到20日一周時間,全國腹瀉門急診就診共計12萬3660人次,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而南投縣腹瀉門急診就診人數也高達2209人,雖比前一周下降約14%,不過衛生局仍提醒民眾,仍須留意手部衛生與飲食安全,如有腹瀉情形,待腸胃炎症狀消失至少48小時後,再外出行動,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
南投縣衛生局長陳南松表示,引發急性腸胃炎最主要因素,可分為病毒性感染或細菌性感染,主要經由「糞口傳染」與「接觸傳染」;而病毒性腸胃炎常見致病原為「諾羅病毒」與「輪狀病毒」,通常感染後1至3天,開始出現腸胃炎症狀,症狀可以持續1到10天,以症狀治療為主。
病毒性腸胃炎與細菌性腸胃炎,共同症狀都是頭痛、發燒、噁心、嘔吐、腹瀉及脫水等,細菌性腸胃炎部分患者會伴隨血便或膿便,細菌性感染症狀會較為嚴重,症狀通常會持續1天或2天,有些會持續7~10天,早期可服用抗生素治療。
若民眾感染急性腸胃炎,治療期間應維持清淡飲食及營養攝取,避免過油過鹹或高糖分的食物刺激腸道蠕動,加劇腹瀉的症狀,同時也要注意補充水分與電解質,症狀嚴重時請盡速前往就醫。
陳南松呼籲,由於諾羅病毒傳染力強,只需極少的病毒量便可傳播,容易造成社區群聚感染,民眾務必留意手部衛生與飲食安全,培養良好衛生觀念,烹飪、用餐前使用肥皂澈底洗淨雙手降低感染機會,生熟食分開調理並使用公筷母匙,保持食材新鮮及注意存放衛生,食材要澈底加熱煮熟,食品中心溫度超過70℃,細菌才能夠被消滅。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