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民眾發現鳥窩,其中1隻親鳥為烏頭翁。(讀者提供/蔡旻妤台東傳真)
台東民眾發現鳥窩,其中1隻親鳥為烏頭翁。(讀者提供/蔡旻妤台東傳真)

台東市林姓民眾日前在修剪庭院圍籬時,發現1窩鳥巢裡面有3隻雛鳥,經他觀察,其中1隻親鳥是烏頭翁、另1隻親鳥前額有部分黑羽,其餘都是白色的,不確定是不是白頭翁,「看起來有點怪怪的」。

影》「雜頭翁」與烏頭翁築巢,特有種面臨消失雜交成主因。

經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合歡山研究中心主任姚正得鑑定,正是由白頭翁與烏頭翁雜交的「雜頭翁」。

台灣特有種烏頭翁是二級保育鳥類,僅分布在恆春、台東及南花蓮,由於人類不當放生,造成西部的白頭翁與烏頭翁雜交,並且持續擴大中。

台東縣野鳥學會表示,烏頭翁與西部的白頭翁因地理隔閡,近年因人為介入,較強勢的白頭翁飛越中央山脈、與在地的烏頭翁「聯姻」,雜交個體有逐漸增加趨勢,特有原生種群基因遭汙染,未來野外純種的烏頭翁恐怕會面臨消失危機。

姚正得指出,台東又是烏頭翁的核心族群,因為人為不當放生的結果,讓烏頭翁特有性受影響,台東鳥會、屏東鳥會及中華鳥會長期關注各地雜頭翁情形,因此站在生態保育的角度並不樂見,也呼籲民眾若有發現雜頭翁,可通報該研究所移除。

#台東 #烏頭翁 #白頭翁 #原生種 #二級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