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71歲老翁是B型肝炎病人,因最近出現右上腹間歇性鈍痛、食慾不佳、糞便呈輕度黏稠狀、茶色尿液、及全身外觀逐漸變黃等症狀,而到醫院就醫,經檢查發現其膽管被疑似腫瘤的物體阻塞住,導致引起黃疸問題。醫師以內視鏡逆行性胰膽管攝影術,進行膽道支架置入術,順利改善黃疸狀況後,病人進一步接受手術治療,經切片確認為慢性膽管炎合併相關硬化性膽管炎,後續順利恢復並持續於門診追蹤。
大千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李斯凱表示,當血液中紅血球代謝後的產物-膽紅素,經由肝臟代謝後會進入膽道,再排入腸道隨糞便排泄出去,這段過程若出現問題,讓膽紅素無法順利排出體外,便會在體內引發黃疸。
因此,要緩解黃疸問題,必須先找出引起的原因為何。而黃疸發生的可能原因包含因感染或藥物引起溶血,導致膽紅素製造過多而無法排出;嚴重肝炎讓肝細胞受損,使得膽紅素無法順利排出;膽道因結石或腫瘤引起膽道阻塞,影響膽紅素排泄。
李醫師說,由於黃疸發生的原因不同,表現出的症狀也會有所差異。肝炎病人會有噁心、食慾不振、倦怠等狀況;膽道結石則可能有發燒、右上腹疼痛、感染等問題;若是因腫瘤引起,則會合併明顯的體重減輕情形。透過症狀及檢查找出病因後,才能對症下藥或安排手術治療。
李斯凱表示,黃疸可說是身體異常的一種警訊,當皮膚異常呈現黃褐色或眼白變黃時,切不可輕忽,一定要及早就醫,找出疾病發生的原因。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