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一千年是全球化的濫觴。貿易路線在這時於世界各地成形,讓商品、技術、宗教、人民離開家鄉,前往新地。隨之產生的變化極為深刻,連市井小民也深受影響。
在西元一千年―或一千年前後,考古學家目前只能這樣判定――維京探險者離開斯堪地那維亞的家園,越過北大西洋,抵達加拿大東北部沿海的紐芬蘭島――之前從來沒有歐洲人來過的區域。(自一萬多年前西伯利亞一波移民進入美洲西岸,就沒有人再跨進美洲大陸了。)這群維京人將既有橫跨美洲的貿易路線與歐洲、亞洲、非洲(後文將簡稱「歐亞非大陸」)的貿易路線連結起來。世界史上第一次,一件物品或一個口信可以一路環遊世界。
除了諾斯人外(諾斯人是中世紀前期北日耳曼民族之一),西元一千年的其他要角―中國人、印度人、阿拉伯人―都不是歐洲人。常用航海路線中,最長的一條連接了中國和瀕臨波斯灣的阿曼和巴斯拉城,後者也是最靠近巴格達的港口。這條波斯灣-中國路線也結合了兩條朝聖之路:一條讓人在中國的穆斯林前往麥加;一條供東非教徒朝覲。大部分的船隻是從阿拉伯半島駛往中國東南沿海的港口,不過也有一些貨物繼續往非洲東岸港口前進。
西元一千年時的全球化動力包含北歐的維京人,以及美洲、非洲、中國和中東的居民。以貨易貨,換來他們前所未見的商品,這些探險者開啟了陸地和海上的路線,劃下全球化真正的開端。這些商人和航海員開闢的新路徑讓多個王國和帝國彼此接觸,使貨品、人民、微生物和思想移入新的地區。世界不同區域在那時第一次觸碰彼此,今日的全球化世界便是最終的成果。
誠然,羅馬、印度、中國等地的居民早在西元一千年以前就知道有其他社會存在。據大量文獻記載,西元一世紀即有一條海上路線聯繫羅馬帝國和印度南部西岸,只是貿易後來絕跡了。反觀西元五○○年左右建立的陸上及海上絲路,在印度、中國、東南亞國家之間創造了持久的文化與貿易連結,到一千年時仍在沿用。不過,這兩大貿易網固然發達,卻只占世界的一小部分,是直到西元一千年發生的區域擴張才影響了整個地球。
當然,這不是現今觀念的全球化。當時一般人無法遠赴他地旅行,也無法隨意在商店裡購買來自任一國家的商品。
然而,西元一千年左右發生的變化卻構築成最基本的全球化。一地發生之事深刻影響其他遙遠地區的居民。新的路線把全球不同地區串連起來,貨品、民眾、宗教紛紛沿著這些路線前進。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堡)、巴格達、開羅等城市持續需要奴隸,迫使數百萬非洲人、東歐人、中亞人大舉遷徙―比橫渡大西洋的奴隸交易早了數百年。
就連從未離開家的人也深受全球化影響。一旦某位統治者改宗——西元一千年前後有多位統治者如此——許多臣民也會改採新的信仰。東南亞陸地和島嶼的居民放棄傳統職業,全力為中國消費者(包括富有和貧窮的)供應香料和沉香木。隨著外國商人愈賺愈多,本地生意人卻血本無歸,世界第一波反全球化的暴動和打倒新富豪的攻擊行動在開羅、君士坦丁堡及廣州等城市爆發。
……
西元一千年啟動的事件是人類演化上的一大關鍵,效應好壞參半。接連迸發的全球路線促成受孕與感染、知識豐富與文化分裂、新技術的傳播與傳統技藝的滅絕。那些路線既鼓勵友愛,也助長衝突;它們開拓了一些人的視野,讓他們看到之前從未瞥見的可能性,但也致使那些無力抵擋霸權的人民迅速淪為附庸。
(本文摘自《西元一千年:探險家連結世界,全球化於焉展開》/時報出版)
【內容簡介】
震撼登場!大膽挑戰既有歷史脈絡,
今日全球化並非肇始於十五世紀末的哥倫布時代,
西元一千年——才是真正全球化的濫觴。
一部真正名副其實的全球史
很多人相信在西元一千年將至的年代,除了少許例外,世上沒什麼重要的文化發展或地緣政治邂逅,相信那時歐洲人還沒去過北美洲、最遠的航海壯舉是維京人侵略不列顛。若是如此,我們要如何解釋出現在墨西哥奇琴伊察馬雅神廟壁畫上的金髮人物呢?維京人是否可能在馬雅的顛峰時期,就找到前往美洲的路呢?
得獎史學家韓森主張西元一千年是世上第一個重要文化交流和探索的時間點。援用近三十年的研究,她提出極具說服力的見解:許多截然不同的社會在那時初次相遇,有的引發衝突,有的促成合作,而當時的情況,令人不寒而慄地想起現今局勢。
如果你讀過賈德‧戴蒙的《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和哈拉瑞的《人類大歷史》,本書是部大膽、挑釁的記述,將讓你重新思考你自以為瞭若指掌、關於現代世界如何成形的一切。那也將立起一面鏡子,反射我們今天經歷的希望和恐懼。
【作者簡介】
韓森(Valerie Hansen)
是耶魯大學歷史系史丹利伍德沃德教授(Stanley Woodward Professor),教中國及世界史。身為造詣深厚的學者及作者,為了《西元一千年》這本書,她遠赴近二十國旅行進行研究調查。另著有《絲路新史:一個已經逝去但曾經兼容並蓄的世界》(The Silk Road:A New History)及《開放的帝國》(The Open Empire)。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