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歲的年紀,有人思考就業下一階段,有人規畫婚姻大事。但擔任空服員的楊蔚齡,卻甘願在29歲,辭去光鮮亮麗又穩定的工作,遠赴布滿屍骨的高棉異地,投入戰後重建工作長達30年,在柬埔寨設立流浪兒童之家,讓孩童遠離人口販子的魔爪,至今已幫助超過萬名孩童接受教育,找到人生方向。
楊蔚齡回憶,當年因空服員職務,時常飛往各國,有回經過曼谷機場時,看到一群來自柬埔寨、準備前往美國安置的難民,「他們大約100多人,安靜坐在角落等待,為迎接新生活,他們穿上自己最新、最好的襯衫,但眼神還是非常驚恐,尤其是孩子們,他們時時刻刻緊盯著領隊,連廁所恐怕也不敢去上,深怕自己被落下,又要回家。」
流浪兒童之家 遠離人販魔爪
孩子的眼神,觸動楊蔚齡的心思,經她了解後,才知道原來這群難民多是因戰火而不得不離開家園,「我所看見的,已經是非常幸運的難民,他們能夠前往新國家。但還有許多人還等待幫助,讓我不禁想:『我到底還能做甚麼?』」
隔年,楊蔚齡毅然決然辭去空服員工作,隨難民服務團腳步踏上泰國等地,救援柬埔寨難民,「第一次到難民營,震撼非常大。一群華裔難民坐在簡陋的茅草屋裡面,他們沒有書,只能一起朗讀老師寫在黑板上的簡單中文,我很感動,他們在這種狀況下都沒有忘記文化的重要,讓我決定要將書本送到他們面前。」
楊蔚齡發起募集書本計畫,立志讓難民營的每位孩子,都能捧上一本彩色印刷的書本,「現代人可能很難想像,難民營中再頑皮的孩子,打開書都安安靜靜。當他們抬起頭來,對我綻開微笑時,感覺如同迎來稻米的豐收。」
看見天真笑臉 繼續做就對了
曾稱為高棉王朝的柬埔寨,二戰後脫離法國而獨立,但很快爆發的「紅色高棉大屠殺」,卻造就滿地的屍骨、被地雷炸傷而殘疾的人民、貧窮及疾病等問題,即便戰火已平息,卻使柬埔寨戰後重建之路至今仍困難重重。每每看到一生沒受過教育的孩子們,只能忍受飢餓與貧窮,靠乞討維生,楊蔚齡便感到無比心痛,才決議為他們打造一個家。
「在柬埔寨時,我大部分時間都在面對生老病死的挑戰。當家人病弱時、不知明年孩子的糧草在哪裡時,我好幾次都曾想過要放棄。但每當在無奈中,看到孩子們的笑臉,或是收到外界溫暖的鼓勵,我又會打起精神,努力不讓環境影響我。」楊蔚齡說,雖曾有烽火但人民也已然重生,「未來,繼續做就對了。」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