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也強調,大陸也曾以此方式,抵制具敵意的澳洲,如果要避免農民受害,應設法未雨綢繆,即透過曾在ECFA下簽署的「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進行溝通。
現擔任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系榮譽教授高長受訪時表示,當前兩岸處於低潮,但彼此間經貿投資依存度甚高,在兩岸官員日前表達對恢復交流談話的期望下,我方與其猜測陸方為何此時禁止台灣鳳梨進口,不如轉化正向思考,面對陸方限制台灣鳳梨進口的問題上,思索兩岸該如何坐下溝通洽談,共同解決民眾切身問題,同時也為今後的經貿往來可能發生的糾紛尋找可依循的解方。
前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表示,兩岸農業檢驗檢疫標準不一,過去兩岸關係和緩時,陸方在檢驗檢疫上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如今雙方關係低盪,我方也無從溝通證實陸方所謂的「有害生物」說法是否屬實。
但當前大陸慣以禁止農產品進口抵制敵意國家,澳洲就是一例,我方如為避免農民受害,應設法未雨綢繆。
對於化解之道,高長和高孔廉均提到,過去兩岸透過多次會談,在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下簽署23項協議,其一即為2009年12月簽署的「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
當年農委會官員曾表示,與大陸簽署此協議的必要性,包括主管部門建立直接溝通協商管道、檢疫證明文件確認及更正、兩岸農藥殘留標準的差異等。
此後即使台灣農產品銷陸出現狀況,經雙方溝通改善後仍可恢復出口,有利台灣農產品外銷大陸。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