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知道在唱什麼,但音樂直指人心,跨越語言種族社經條件種種鴻溝。也幸虧有人先把郭英男的歌聲錄下來,才有機會被外國人聽到。
愈在地、愈國際。台東想要成為南島文化首都,不但要認識自己的文化,甚至要珍視,而音樂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去年,我們利用TTICC完善的錄音設備,邀請音樂人昊恩到7大族群7個文健站,包含台東的特色,離島線、縱谷線、南迴線,收錄平常難得聽見的傳統歌謠,完成《看的聲音|聽的地圖》專輯。
我很喜歡昊恩的作法,他在文健站收錄老人家的聲音,捕捉環境裡面展現的人跟聲音的特質,盡量不進錄音室補錄,也不改變原本唱的調號。而編曲家就在錄音間用音樂來跟聆聽到的聲音做對話。
昊恩說:「我可以告訴他們老人家在唱什麼,他們把聽到的感動,再轉成另外一條故事線,最終我的故事裡面就會一起編織成一個我們不知道那會是什麼的美好。」傳統歌謠與現代編曲的開放整合與創新,我也好期待呀!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